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自然资源立法研究
【6h】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自然资源立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文献综述梳理

1.2.1 关于生态文明的问题

1.2.2 关于自然资源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关系问题

1.2.3 关于自然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1.2.4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

1.2.5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法的构建和完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缺陷

第2章 对本论文题目的界定

2.1 自然资源及自然资源法的概念界定

2.1.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2.1.2 “自然资源法”的概念及其法律部门界定

2.2 “生态文明”和“法律生态化’’

2.2.1 “生态文明”的界定

2.2.2 “法律生态化”的提出及内涵

2.2.3 “自然资源法的生态化”的含义

第3章 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资源立法的法理基础

3.1 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资源立法的伦理基础

3.1.1 人类中心主义

3.1.2 生态中心主义

3.1.3 可持续发展观

3.1.4 环境权理论对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影响

3.1.5 对我国自然资源立法伦理基础的评述

3.2 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资源立法的价值

3.2.1 效率与公平并重

3.2.2 关注资源的多元价值

3.2.3 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资源多元价值的冲突与衡平

第4章 我国现行自然资源立法现状

4.1 我国自然资源立法概况

4.2 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理念、立法目的现状

4.3 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原则现状

4.4 我国自然资源法的典型具体制度简介

4.4.1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4.4.2 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4.4.3 自然资源保护制度

第5章 我国现行自然资源立法中的生态性缺失

5.1 我国自然资源法立法理念和立法原则的生态性缺失

5.1.1 我国自然资源法立法理念的生态性缺失

5.1.2 我国自然资源法立法原则的生态性缺失

5.2 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在具体制度方面生态性的缺失

5.2.1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生态性缺失

5.2.2 生态补偿制度的生态性缺失

5.2.3 自然资源保护制度的生态性缺失

第6章 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资源法的立法完善

6.1 自然资源法立法理念和立法原则的更新

6.1.1 生态可持续应成为其立法理念

6.1.2 遵循生态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其立法原则

6.2 自然资源立法中具体制度的生态性完善

6.2.1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生态性构建

6.2.2 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生态性构建

6.2.3 自然资源保护制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的自然资源立法理念严重滞后、各单项法相互冲突、具体法律制度不完善、立法漏洞等存在很多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则是我国的自然资源法没有体现生态性立法的内在要求。
  第一,自然资源立法的法理基础具有生态性。这从资源立法发展的伦理基础和自然资源法的价值论中可以看到。从以单纯保障自然资源以促进国民经济为目的自然资源立法到以偏重自然资源生态保护,资源立法的伦理基础也在趋向生态化。自然资源立法价值包含生态性,即从过分追求资源的经济价值到开始兼顾资源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或者更偏重其生态价值,这都是自然资源立法价值追求生态性的体现。
  第二,在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很多自然资源单项法成文于计划经济时代,带有明显的“经济优先”的立法指导思想。当然,也有一部分自然资源法通过修正案的形式试图改变这一滞后的立法思想,但是这种前进的步伐过于缓慢,实践中效果也并不明显。
  第三,文章从自然资源立法理念、立法原则和具体制度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的自然资源立法缺乏生态性。本文强调应该真正确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自然观,坚持生态可持续的立法理念。同时认为,自然资源立法不仅应该遵循生态规律,更要坚持生态可持续的立法原则。在自然资源立法具体制度方面,本文主要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制度来进行分析。则包括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自然资源保护制度。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