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细菌性疾病防治及其药动学研究
【6h】

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细菌性疾病防治及其药动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1水产动物药动学研究概况

1.1研究对象

1.2给药途径

1.3测定方法

1.4影响水产动物药动学的生理因素

1.5影响水产动物药动学的环境因素

1.6展望

2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

2.1氟苯尼考的结构、性状及抗菌机理

2.2研究与应用

3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的急性毒性及组织毒理学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

2.1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稚鲍的急性毒性作用

2.2鲍中毒临床症状

2.3组织毒理变化

3讨论

3.1氟苯尼考的安全性

3.2毒理学变化探索

附图

第二章氟苯尼考对六种海洋致病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药品

1.2菌种

1.3培养基

1.4菌液制备

1.5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1.6接种量对MIC的影响

2结果

2.1氟苯尼考等抗菌药对常见海水致病弧菌的MIC和MBC

2.2接种量对MIC的影响

3讨论

3.1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3.2细菌量与抗菌药物的使用

第三章氟苯尼考对杂色鲍人工感染脓疱病的药效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

2.1体外抗菌试验

2.2临床症状

2.3氟苯尼考的治疗效果

3讨论

第四章氟苯尼考在杂色鲍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1.2药品和试剂

1.3仪器

1.4试液配制

1.5给药、血淋巴及组织样的采集

1.6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的测定

1.7组织中氟苯尼考浓度的测定

1.8鲍肌注和药浴氟苯尼考后血浆及组织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1.9数据处理

2结果

2.1氟苯尼考的色谱行为

2.2氟苯尼考标准曲线

2.3回收率和精密度

2.4氟苯尼考在杂色鲍血淋巴和肌肉中的浓度变化规律

2.5氟苯尼考在杂色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3讨论

3.1血药浓度与肌肉组织中药物浓度的变化

3.2药动学参数

3.3氟苯尼考在杂色鲍的应用前景及给药方法

总 结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氟苯尼考是一种新型、广谱氯霉素类合成抗菌药,为甲砜霉素的单氟衍生物,对多种鱼类病原菌表现出良好抗菌效果。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1)测定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对鲍组织的病理损害,推算其安全浓度;(2)测定氟苯尼考对几种常见海洋致病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3)测定氟苯尼考药浴治疗由气味黄杆菌感染所致杂色鲍脓疱病的疗效;(4)通过肌注给药方式检测氟苯尼考在杂色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计算相关药代参数。通过这些相关研究的结果为氟苯尼考在鲍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在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稚鲍的急性毒性作用和组织毒理学研究中,氟苯尼考对稚鲍的安全浓度由96hLC50推算为20.89mg/L。稚鲍急性中毒临床症状表现为分泌大量黏液,附着力弱,内脏团膨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呈麻痹状。组织切片观察稚鲍消化腺和肾脏损伤严重,多种分泌腺组织细胞分泌亢进,其他器官则未见明显病变。随时间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消化腺中消化细胞空泡化,并与嗜碱性胰腺细胞逐渐从基膜脱落解体,管间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断裂,呈弥散状广泛坏死。肾上皮细胞萎缩,并与基膜分离,腔体变小,微绒毛脱落,严重的肾上皮细胞融合,核解体消失。  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氟苯尼考等四种抗菌药对六种常见海洋致病弧菌的最小(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低)杀菌浓度(MBC)。MIC测试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六株弧菌的MIC值范围为2~4μg/ml,氯霉素为1~32μg/ml,土霉素为4~128μg/ml,恩诺沙星为0.125~1μg/ml;对多数弧菌氟苯尼考与氯霉素的抗菌活性相似。  研究氟苯尼考在健康杂色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时,采用肌肉注射给药和药浴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单次肌注及药浴后杂色鲍血淋巴、肌肉中的药物浓度。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