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抵押权的附随性与独立性研究
【6h】

抵押权的附随性与独立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抵押权附随性理论及其分析

第二章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及其分析

第三章大陆法系两个抵押权体系的区分及其意义

第四章在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和抵押权附随性理论各自框架下对抵押权制度若干问题的分析

第五章抵押权独立性理论的主要功能与我国的制度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这样三个:(1)在对已有关于抵押权的附随性与独立性问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对抵押权的附随性和独立性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使这个问题的研究朝着系统化、细致化的方向发展。(2)进而给出我国在物权立法和资产证券化进程中对抵押权附随性理论与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应持的态度。(3)通过对抵押权附随性和独立性问题的系统研究,对抵押权证券化与抵押债权证券化、抵押权顺位固定主义与顺位递进主义、抵押权附随性理论下抵押登记公信力的体现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为了达到上面所讲的论文写作目的,我主要分这样六个部分来进行论述:引言;一、抵押权附随性理论及其分析;二、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及其分析;三、两个抵押权体系的区分及其意义;四、在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和抵押权附随性理论各自框架下对抵押权制度若干问题的分析;五、抵押权独立性理论的主要功能与我国的制度抉择。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在论文的第一章,主要阐述的是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含义、产生的背景、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利弊分析等内容。我认为专门介绍一下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必要的,通过介绍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基本问题,可以使读者在了解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同时,对抵押权的附随性与独立性这个题目所要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后面抵押权附随性理论与抵押权独立性理论的比较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支点。 在对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进入了第二章,讨论抵押权独立性理论的基本问题。这一章包括独立性理论的含义、产生的背景、利弊分析等内容。鉴于独立性理论对我们来说带有相当的陌生性(我国目前的抵押权制度是在抵押权附随性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的),在这一部分我将对抵押权独立性理论的含义、产生背景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后面进行的抵押权附随性理论和抵押权独立性理论的比较分析做好准备。 第三章讨论两个抵押权体系的区分及其意义,包括两个抵押权体系的区分、比较及区分两个抵押权体系的意义等内容。,大陆法系可细分为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抵押权制度也可划分为类似的这样两个体系,即以法国的抵押权制度(系广义,指“优先权和抵押权”)为模板的法国抵押权体系和以德国的抵押权制度(系广义,指“抵押权、土地债务和定期土地债务”)为模板的德国抵押权体系。这两个抵押权体系的对立,从根本上来说是债权保全型抵押(保全抵押)和金融媒介型抵押(投资抵押)的对立,即:法国的抵押权体系是以确保债权的履行为目的的保全抵押;德国的抵押权体系是充分发挥抵押不动产的交换价值,使其在金融市场上流通而成为投资人金钱投资媒介的投资抵押。通过对两个抵押权体系的比较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看待这两个抵押权体系各自存在的价值及其合理性。 第四章是在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和抵押权附随性理论各自框架下对抵押权制度若干问题的分析,包括抵押权证券化与抵押债权证券化、顺位固定主义与顺位升进主义等。这部分是在抵押权独立性与附随性各自的理论框架下对抵押权制度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和审视两个抵押权体系下抵押权制度的一些问题的不同表现,对抵押权证券化与抵押债权证券化、抵押权顺位固定主义与顺位递进主义、抵押权附随性理论下抵押登记公信力的体现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章讨论抵押权独立性理论的主要功能与我国的制度抉择。这部分首先分析了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和抵押权附随性理论下抵押权的流转以及抵押登记公信力的体现,得出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并不比抵押权附随性理论更能实现抵押权的便捷、高效流转,也不能强化抵押登记的公信力;其次是对日本“近代的抵押权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从中得出对完善我国的抵押权制度的有益启示(因为日本的抵押权制度也属于保全型抵押,日本学界对抵押权独立性理论的认识进程值得我们关注,对于如何完善我国的抵押权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物权立法是否应该引入抵押权独立性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抵押权的附随性和独立性问题并没有引起太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即使是专注物权法研究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著述都是比较少的。本文在对前人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一番梳理的基础上,力求做出以下创新:(1)系统性。在抵押权的附随性与独立性的研究方面没有专门的著述,以前的研究只偏向于某一方面的介绍,因此本文力求对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给读者一个完整的、详细的认识。(2)在对前人学者提出的关于我国是否应引入德国的流通抵押制度及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抵押权制度的观点进行分析评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考虑到前人学者的研究多仅局限于某个方面,缺乏系统的比较分析,因此我将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抵押权附随性理论和抵押权独立性理论各自的框架下来审视这些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回答。(3)在对抵押权附随性理论与抵押权独立性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抵押权证券化与抵押债权证券化、抵押权顺位固定主义与顺位递进主义、抵押权附随性理论下抵押登记公信力的体现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