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创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研究
【6h】

关于创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前 言

第一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范畴

第二章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第三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机构设置

第四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信息资源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方法

第六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使社会繁荣富强,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只有法治与德治并举,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互补,才能使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会计秩序和会计行为规范也是如此,会计法治是指国家通过各种会计法律、法令、条例、制度等会计法规来规范会计行为的治理机制。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规范,如《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使我国会计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过渡。而会计德治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标准。1 目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已经危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这也是会计失信行为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已建立起了较完善的会计信用制度。完善的会计信用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惩罚制度,使会计造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止,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研究还停留在理论上,目前上海、山东率先建立了会计诚信评价体系,但在可操作性、严肃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做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后,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会计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运用规范研究与层次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指导框架和基本构想。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介绍了研究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会计伦理学,会计伦理学是介于伦理学与会计学之间的一门崭新的边缘科学,在国内外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在明确会计伦理学定义的同时,界定了其研究对象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做了详细阐述,包括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特点、分类和评价标准。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和道德等内容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章的最后对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二章,会计职业道德丧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本章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入手,归纳出导致会计职业道德丧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完善;公司制度缺陷;利益驱使;失信成本低以及外部监管不完善。根据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如下: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教育,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管机制;加大惩罚力度和造假成本;公司治理外部市场的重构。 第三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组织与实施。本章通过对建立独立统一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必要性的分析,根据中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认为应由国家财政部牵头成立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作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并对政府部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和企业作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信息资源。本章主要讲述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如何整合会计人员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会计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网站;统一征信标准,加大信息开放程度;为会计人员办理“一卡通”对自身进行管理。做到信息共享,集中现有的征信资料,建立规范的整合与管理,以实现充分、有效地利用信用信息资源。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方法体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方法体系的完善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做到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与内部评价为基础,结合外部评价的作2用,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处于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之下,有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自我评价法中,笔者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一张“自我评价表”,以此作为会计人员自我评价的依据。在内部评价法中,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为每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该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将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从定性评价向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方向转变。 第六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实施的制度保障。推进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设,也必须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坚持法规优先、制度先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统一管理制度和条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法律制度;会计诚信档案及公示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完善财政部门会计监督、加强行业自律。 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一)拟构建一个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信用信息资源、评估指标、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实施与监督等方面。(二)本文主张在国家财政部内设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来作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主要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尤其是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前首先要收集、整合各种信用信息资源,建立会计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网站,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拟建立一个评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指标体系,指标的设立是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具体内容,将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分成八个方面,在每个方面根据其包含的具体内容设立具体指标,最后依据层次分析法为每一指标赋以相应的权重,初步实现了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由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