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内生性角度
【6h】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内生性角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操作风险概论

第二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从内生性角度探析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加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一、选题背景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只注重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管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95年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突出说明了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本大和银行也因类似的管理不善导致其在债券市场上遭受了约11亿美元的损失。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风险管理水平的落后,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是长期以来忽视的问题。但是,随着金融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轨,经济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质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公司治理的缺陷、企业文化的缺失等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沉积。近一段时期以来,各类情节恶劣的银行大案、要案频繁在媒体曝光。2004年,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共发生和发现各类案件354件,特别是刑事犯罪案件频发,内外勾结案件凸现。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05年6月对媒体表示:最近银行业出现了一些丑闻和重大案件,总结了三个“80%现象”:一是职务犯罪增多,尤其是一把手犯罪问题严重,涉案金额大幅度上升,和往年相比,增长率接近80%;二是80%的银行案件发生在基层银行;三是内外勾结案件增多,占案件量的80%。2005年3月我国银监会宣布下发《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提出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内控十三条”1。可见管理层已经高度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但操作风险管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对其认识、衡量、控制等方面都亟待完善。操作风险案件的频繁发生充分暴露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根据加入WTO的承诺,我国银行业在2006年全面开放。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从源头上寻找操作风险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它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严重的破坏力。笔者作为一名商业银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不禁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而担忧,因此产生了深入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有效途径的冲动,故此选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析”作为研究课题,谨为了在我国这样一个转轨时期的特殊经济金融环境下,探索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新思路,为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献计献策。 二、中心内容 Jack.L.King、操作风险论坛和英国银行家协会都曾经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作出了界定: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指出引发操作风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虽然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内部与外部对于操作风险的作用,其中内部因素是诱发操作风险的最根本因素,是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强化银行内部管理以防范操作风险的关键所在。所以,本文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内生性角度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深入剖析,并试图给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理念方面还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在风险识别、风险量化等管理方法上与西方存在差距,就是在风险管理的体系(结构)、人为因素、制度管理等根本性因素方面也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挑选出五家规模各异的银行,参加了十国集团国家监管当局之间对新资本协议第三次定量影响的测算,中国五家银行的总资产合计占到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48%,按照标准法计算,操作风险的贡献率只有3.8%。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不足。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操作风险成为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我国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操作风险案件既是旧体制的弊端、较差的社会信用环境和不良的银行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和作用的结果,也暴露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银行自身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内控制度尚未落到实处的现实。鉴于我国转轨时期的特殊国情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现状,笔者认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关键不在于如何量化分析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而在于从根本上去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有效管理,严格约束,防患于未然。这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操作风险,也可防范其他风险。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必须完善公司治理和加强内部控制。基于这个角度的考虑,并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例的特点,本文从下面几个角度来分析操作风险:1、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组织结构导致的操作风险。国有商业银行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使信息传递的速度、真实性都大打折扣,不利于商业银行对市场变化的迅速反应,同时,多层次的委托代理链条弱化了对基层商业银行的约束,因此基层商业银行成为主要的案发地。2、国有商业银行人为因素形成的操作风险。我国现阶段的公司治理改革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商业银行经理层的任免方式行政化,对经理层2的权力激励不够以及约束不当都为操作风险案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3、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制度设计和执行风险诱导的操作风险。具体来说包括规章制度滞后、制度修订不及时、制度制定缺乏科学性、制度执行不力,这导致了大量相同性质的案件重复发生。4、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稽核机制产生的操作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力量薄弱等方面的缺陷削弱了审计的有效性,不能及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延长了案件的潜伏期,扩大了商业银行的损失。 要想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必须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从操作风险的内生性角度出发,在四个方面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具体建议如下:1、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再造。纵向减少管理层次,横向整合现有职能部门并再造业务流程。2、完善高级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股权激励是国际大银行、大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可以考虑把它引入到对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的管理中;通过信息披露,强化内部监管。3、完善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即制度的“形”;二是要建立商业银行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文化制度,即制度的“神”。制度制定要以“理性经济人”为出发点,覆盖每个人、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并经常和及时地修订制度,同时构建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文化制度。4、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改进审计手段和方法,并实施系统管理工程,加强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提高审计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