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历史变化分析
【6h】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历史变化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本文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1.3本文的创新、不足之处以及主要结论

2.文献综述

2.1竞争力的理论综述

2.2银行竞争力的理论综述

2.2.1银行竞争力的评价研究综述

2.2.2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2.3我国国有银行银行历史发展状况综述

2.3.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

2.3.2中国银行业基本特征和地位

2.3.3国际银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3.评价银行竞争力的标准和框架

3.1评价银行竞争力的因素选择

3.2评价银行竞争力的框架设计

3.2.1商业银行历史发展阶段的选取

3.2.2评价对象的选取

4.从历史角度评价银行竞争力

4.1国有银行建立以及专业化改革阶段(1994年以前)

4.1.2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概况

4.1.2银行本身经营状况比较

4.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阶段(1994—2000年)

4.2.1金融环境概况

4.2.2各财务指标比较

4.2.3阶段性总结

4.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的发展阶段(2001—2004)

4.3.1各财务指标比较

4.3.2阶段总结

4.4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阶段(2005—2006)

4.4.1财务指标

4.4.2阶段总结

4.5银行业竞争力的态势分析

4.5.1财务数据分析

4.5.2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总结

5.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5.1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

5.1.1健全严格的银行监管体制

5.1.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5.1.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5.2内部竞争力的提高

5.2.1加强风险管理

5.2.2增加业务品种

5.2.3控制贷款质量

5.2.4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商业银行竞争力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外对于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多由成熟评价中介机构开展。但诸如《银行家》的排名研究中,其指标没有层次,多涉及利润指标,因而不够全面。标准普尔和CAMELS的评级方法主要以风险评价为主要内容,而竞争力应该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其方法只对银行竞争力风险评价方面有借鉴作用。穆迪评价的方法系统全面,但是比较繁琐,且公司并不会将完整的方法公开,再者将国外的方法用于国内研究仍需作一定的修正。 而且当前的研究都是基于横向研究,即在某一特定的年份,通过对各指标的建立和分析来评价银行的竞争力,不能从纵向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本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入手,选取几个典型的银行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发展情况。以此分析出影响我国国有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以后的发展方向。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以基本财务数据为基础,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外部环境变化、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在结构安排上,主要以时间的变化为线索,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各个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情况。 2.同时以时间为主线,研究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发展问题。以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汇丰银行三家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的代表,通过分阶段的对比分析,以点概面,来评价我国银行竞争力的历史发展问题。本文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1)1994年以前国有银行建立以及专业化改革阶段。 (2)1994年2000年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阶段。 (3)2001-2004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行业的发展阶段。 (4)2005-2006年的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阶段。 至此,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银行为主体,各种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并存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3.除了以时间为主线,在每个时段就各银行的财务指标为分析的基础。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是翻阅近20年的《中国金融年鉴》进行记录并计算的. 因此数据较为全面和完整。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未能找到01年以前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各指标分别为:代表盈利性的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收入利润率、成本收入率;代表流动性的存贷比率、现金资产比率;代表资产质量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代表发展能力的存款增长率、资产增长率。 4.通过每一阶段,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各指标的对比和分析,总结出那一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发展水平,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在竞争力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原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竞争劣势,提出相关提升竞争力和改进经营绩效的应对措施。 (1) 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健全严格的银行监管体制,建立完善银行监管的法律框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填补一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整顿工作,避免因法律、法规的冲突和矛盾导致银行监管工作的混乱。加强各类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并适时推进监管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银行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作用。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利用中介机构统一对企业的信用进行专业的评级,对其贷款的风险性和偿还的可能性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将个人信用管理体系与个人信贷结合起来,采取个人信用调查与消费者自主申请相结合的形式,完善个人信用评估,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就像身份证一样能连续地证明个人的信用状况。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银行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优化资本结构,改变原有资产结构的单一性,提高资产质量。 (2) 内部竞争力的提高正确理解强化风险管理与加快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控制风险比速度发展更为重要,强化资本约束的经营发展理念,视风险管理为经营的第一要务,将风险管理寓于各项经营活动之中,树立风险管理的全局观和系统观。设置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设计、开发出一套全新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来实现风险管理创新,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构建专业化风险管理队伍,加大风险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来吸引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强化风险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协作意识,稳步提高资本充足率。 增加业务品种发展中间业务,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开发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进而增加中间业务占比是我国国有银行实现持续增长的要素之一。积极推进个人银行业务,发展中小企业客户。 控制贷款质量,利用其广泛的分支机构,积极开发涉及面广,风险相对较小的住房、教育、汽车等消费信贷品种,提高银行贷款质量。改善贷款集中度,改善贷款行业结构。 企业文化建设突出银行自身特色形象的构建。在众多商业银行都着力塑造自己形象的今天,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突出本商业银行的特点。因为只有个性鲜明,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商业银行的形象得到强化。 二、本文的创新点。 1.从整个中国银行的改革发展出发,将国有商业银行从成立以来的改革路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从这几个阶段进行分析,以更全面的了解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变化情况,更准确把握住影响银行竞争力的真正原因。 2.数据的完整性。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是自己从近20年的《中国金融年鉴》上找的基础数据,并建立EXCEL表格和公式计算各个财务指标。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会计制度的改变等原因,本文所有的数据均采用当年的原始数据。 3.采取以点概面的分析。由于本文着重分析这20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化发展,因此只选取了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代表进行分析。另外,选取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招商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代表汇丰银行进行数据的比较分析,更全面的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01年以前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未能找到。由于统计的原因,当中的个别数据可能跟之前的研究有少许出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