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6h】

我国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本文所用英文缩写说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结构安排

2.文献综述

2.1 国际收支核算演变

2.2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拓展研究

2.2.1 国际收支手册中指引说明的变化

2.2.2 地区国际收支平衡表研究

2.3 研究评述

3.EBOP:编制原理和方法

3.1 理论依托和定义

3.2 编制框架

3.2.1 标准型EBOP

3.2.2 完整型EBOP

3.2.3 基本型EBOP

3.3 编制方法

3.3.1 直接编制法

3.3.2 间接编制法

3.4 账户平衡关系

3.4.1 纵向平衡关系

3.4.2 横向平衡关系

3.4.3 账户内部平衡关系

3.4.4 调整的基本型EBOP

3.5 EBOP与标准BOP的联系与区别

4.我国基本型EBOP:数据来源及编制依据、国家选择

4.1 编制原则

4.2 编制资料收集方法

4.3 编制资料来源

4.4 编制依据的选择

4.4.1 海关数据核算货物账户的可行性

4.4.2 货物账户核算标准的选择

4.4.3 其他账户核算的选择

4.5 细分国家的选择

4.5.1 货物贸易项目统计

4.5.2 服务贸易项目统计

4.5.3 直接投资项目统计

5.我国基本型EBOP:编制实现

5.1 直接编制法

5.1.1 货物贸易

5.1.2 服务贸易

5.1.3 经常转移

5.1.4 我国对外誊接投资

5.1.5 外商直接投资

5.2 外汇储备国别细分

5.2.1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5.2.2 外汇储备来源结构

5.3 间接编制法

5.3.1 经常项目

5.3.2 收益项目

5.3.3 其他投资项目

5.3.4 资本和金融项目

5.3.5 其他项目

5.4 本章小节

6.基于基本型EBOP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6.1 基本型EBOP内误差与遗漏项目分析

6.2 我国基本型EBOP的初步分析

6.2.1 国际收支动态分析

6.2.2 国际收支结构分析

6.3 本章小结

6.3.1 主要结论

6.3.2 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优缺点

7.结语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深,与世界各经济体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着手实施的“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等战略,进一步加深了我国与国外经济体全方位的联系,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收支核算也日显重要。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综合反映我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的贸易往来、资金流动和储备资产变动等,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鉴于此,我们自然希望能够得到与我国存在密切经济交往的几个国家的双边国际收支核算数据,借此可以了解双边经济交往的关系,发现存在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多个版本国际收支手册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但是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资料、研究成果仍十分匮乏。
  现行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侧重对国外经济体总量的研究,而忽视了其具体的结构特征,不能反映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国别交易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现存理论分析和政策制定上的偏差。如果要弥补这一缺陷,就必须对现有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拓展,本文尝试进行了拓展研究,并基于SNA详细资金流量表的思想,把这种拓展理解为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应的把官方公布版本称之为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
  本文首先进行文献回顾与评述,分别从国际收支手册相关指引变化和国内外学者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拓展研究两方面进行梳理,明晰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本文可能的最新;其次鉴于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在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别细分和缺乏直接数据来源的特殊性,对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般性编制框架、编制方法和内部均衡关系做了细致的研究,为后续的具体编制提供了框架和方法论的指引;再次从一般性的角度归纳了现阶段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收集和编制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查阅相关文献、浏览国内外相关政府(国际组织)网站、查找相关数据库资源和搜集相关数据资料的方法确定了各个项目的具体数据来源,为后续的编制过程确定了数据来源框架。并结合搜集到的数据从编制依据选择和细分国家选择两个角度做了分析,从而确定了适宜的国际收支统计标准和细分国家尺度;然后综合运用直接编制和间接编制的方法,重点运用间接编制法对大量无法直接获取数据的项目构建了计量模型,具体编制了我国2007-2010年的基本型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最后分别从国际收支动态分析和结构分析两个角度基于基本型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做了初步分析。
  本文主要的实证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整体上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在缩小,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扩大,“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可能仍将持续,明显变化在于经常项目其他地区逆差不断扩大,资本和金融项目其他地区由逆差转为顺差。提示我国要继续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力度,以减缓我国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
  第二,我国货物项目差额作为经常项目差额的主要来源,二者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顺差主要来源地欧洲、美国、香港没有明显变化,但逆差来源地日本和其他地区有迅速扩大趋势,由此带来了我国经常项目和货物项目顺差总体上的下降趋势。我国服务贸易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相比,除香港地区外均为逆差,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仍旧低下,尤其是较高层次的服务出口。提示我国政府要重视“绿化国际收支”的概念,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尤其是较高层次的服务贸易。
  第三,虽然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经常项目保持较大规模的顺差,但日本是个例外,我国与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均为逆差,并逐渐扩大,原因在于我国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对进口依赖性很强。提示我国政府要改变目前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出口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
  第四,经常项目内部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中欧、中美、中港是以货物项目顺差为主的经常项目顺差,中日是以货物和服务项目逆差为主的经常项目逆差。
  结合本文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研究,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制度的改进方向如下:第一,加强各涉外部门的合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协调性;第二,完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提高数据质量;第三,尽快建立编制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数据库;第四,尝试编制并公布我国的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
  与现有相关国际收支核算研究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是较为少见的对国际收支平衡表本身做的扩展研究,而不是常见的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应用研究,侧重点是如何编制我国的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鉴于国际统计标准和相关学者对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研究较少,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明确了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涵,并对其编制框架、编制方法和内部均衡关系做了系统阐述;第三,初步探索了在现有数据资料条件下直接编制与间接编制相结合的我国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方法,在此基础上试编了2007-2010年的我国基本型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做了初步分析。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以及现有数据资料不完善、相关研究成果缺乏的客观制约,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在后续研究中得以改进。
  第一,鉴于数据和资料可得性的困难,一方面,本文研究中较多的使用了间接编制法;另一方面,本文只是对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进行初步探索,因而对国际收支项目和国外经济体没有进行太细致的划分,这些都会带来编制结果上不可避免的误差,随着相关数据的完善这一误差将得到改善。
  第二,本文基于基本型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做了初步分析,今后可以考虑基于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我国经济的脆弱性问题。
  第三,本文重点编制了我国的详细国际收支平衡表,着重反映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详细国别流量数据,对于对外资产负债详细国别的存量数据缺乏研究,这正是详细国际投资头寸表可以反映的内容。因此可以考虑编制详细国际投资头寸表,二者相互配合,加强国际收支流量和存量的协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