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市区(县)政务微信存在问题分析及运营优化建议——以“成都高新”为例
【6h】

成都市区(县)政务微信存在问题分析及运营优化建议——以“成都高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务微信的定义与特点

1.2.2 政务微信公众号的分类

1.2.3 政务微信的功能与应用

1.2.4 政务微信的评价指标

1.2.5 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的优势

1.3 研究的整体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1 社会资本理论

1.4.2 社会治理理论

1.5 研究创新点

2.成都市高新区政务微信运营现状及评价

2.1 信息发布

2.2 互动性

2.3 在线服务

2.4 可达性

2.5 隐私与安全

3.成都市区(县)政务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

3.1 成都市区(县)政务微信公众号概况

3.2 成都市区(县)政务微信存在问题分析

3.2.1 命名无统一标准

3.2.2 信息发布和推送时间没有次序

3.2.3 盲目跟风造成功能定位不准确

3.2.4 信息发布只重数量不看质量

3.2.5 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不足

3.2.6 服务功能缺失

3.2.7 宣传推广不力

4.政务微信优秀个案分析

4.1 来自上海的“上海发布”

4.1.1 概况

4.1.2 信息发布方面

4.1.3 互动交流方面

4.1.4 服务功能方面

4.2 来自新疆的“最后一公里”

4.2.1 概况

4.2.2 温和贴切的语言

4.2.3 零距离的服务

4.2.4 深入基层的声音

4.2.5 规范化的运营

5.成都市区(县)政务微信运营优化建议

5.1 优化前台运营

5.1.1 对传播对象和传播内容精确定位

5.1.2 发布内容人性化,贴近民生

5.1.3 政务微信信息发布,需要注意时间、频度

5.1.4 增进微信互动

5.1.5 提升服务能力

5.1.6 注重宣传推广

5.1.7 与其他电子政务平台进行联动

5.2 强化后台支撑

5.2.1 建立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

5.2.2 做好人员及资金保障

5.2.3 配套机制的逐步完善

5.2.4 实时做好监测与反馈,加强工作改进

6.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人们第一“触网入口”。移动互联网正迅速改变着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途径、社交的渠道与范围,以及服务的内容和方式。《2014年UN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在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0位。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也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平台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了独特优势和巨大能量,微信政务公众帐号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采纳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载体、新通道。
  2015年,政务微信实现了全面发展,全国总量突破8万个,政务微信已然成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相比于政务微博“基于本地、面向全国”的战略定位,政务微信的“本地化”程度将更为凸显,各地方的政务微信覆盖人群更指向本地人群。
  作为微信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政务微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都作为电子政务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政务微信的推广速度也很快。本文即以成都市区(县)21个政务微信账号为研究对象(根据成都市公众信息网分类),选取“成都高新”进行案例研究,分别从信息发布、互动性、在线服务、可达性、隐私与安全等五个维度对其进行数据收集和评价。
  其次,在民众对成都市政务微信所持态度的问卷调查中,量化采集受众样本的观点和态度,以成都市政务微信为例,定性分析总结当前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最后,以政务微信公众号优秀个例为启示,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优化前台运营与强化后台支撑两个大方面探讨了成都区县级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完善思路,以期能够对成都政务微信的运营与传播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