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新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6h】

创新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及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一、农村职业教育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三、创新我国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及其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我国头20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其根本出路在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根本在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体制性因素(体制性障碍)、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和劳动力素质低下这三个主要因素。其中,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关键因素,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这就要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作用,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所以,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面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领域转移的新形势,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比较尖锐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建设与满足农民真正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新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关系上,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农村职业教育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即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难易、快慢;转移的区间、领域;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及收入;转移后在社会层级中的地位的根本因素在于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劳动力文化、技能、身心、道德法律素质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第二部分对我国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这部分首先以时间为序,回顾了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归纳了其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其宝贵经验,接着提出了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出现的四大突出问题,即观念落后;质量滑坡;办学封闭;经费紧张等,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三部分则是在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及其思考,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创新;(2)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创新;(3)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创新;(4)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融资机制创新;(5)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制度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