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预测方法研究——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6h】

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预测方法研究——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2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

3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的预测分析

4成都市中心城区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的预测分析

5模型结果分析及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土地,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科学的土地供应机制,是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现行的土地供应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土地供应总量失控、结构失调、供应时序不当、缺乏空间分布的引导;市场秩序亟待整顿、政府自身政策管理不完善、土地供应计划的缺失、城市土地供应的法制监督不健全等等。合理的土地供应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地租地价理论为基础,遵循土地供求关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供应城市土地,注重城市土地在供应量、供应结构、时空配置的结合,实现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 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城市中商业、办公、金融、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各类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中对城市经济发展反应最明显的用地类型,同时,也是城市土地供需矛盾最尖锐的用地类型,更是政府土地供应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科学制定城市土地供应计划,必然要求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求量的合理确定。然而,目前的研究多侧重对经营性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其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本文从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目的出发,试图从城市土地供应量预测方法的角度,探讨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的科学预测,为城市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提供参考。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在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空间扩展以及城市土地供需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以及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变化规律两方面着手,分别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对未来几年城区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对预测方法、过程及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两种预测方法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并针对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量预测的特点提出两种预测模型的应用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