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水浒传》评点之叙事理论解读
【6h】

明清《水浒传》评点之叙事理论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问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的创新

一、思维的三弦:问题的缘起

二、《水浒传》评点研究的持续性与必要性: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创新

第一章《水浒传》评点:独特的古典叙事理论形态

第一节返回中西叙事本身

第二节关键词辨析

第三节《水浒传》评点家简介

第二章事与文:历史之“真”、生活之“真”、文学之“真”

导言

第一节“以史论文”在《水浒》评点中的体现

第二节“以文运事”、“因文生事”——史与文的区分

第三节生活之“真”到文学之“真”

第三章伦理之“善”与叙事之“美”

导言

第一节“忠义”之争及其启示

第二节忠恕、格物——伦理之“善”向艺术之“美”转变的条件

第三节道德之“善”向艺术之“美”的转化

第四章文法:叙事之“法”与叙事之“美”

导言

第一节“文法”之论及其启示

第二节小说叙事文法的渊源与成因

第三节气势——文法表达的叙事效应与阅读体验

第四节典型性格:评点中的“性格”论与黑格尔的“性格”论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明清《水浒》评点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新高度。评点是传统小说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态。评点具有依附文本的形态特征,根据其在小说文本中的位置可分为回前评、回后评、眉批、旁批、夹批等类型。明清时期,许多评点家对《水浒》进行了点评,其中叶昼、李贽是奠基人物,金圣叹的成就最大。他们主要关注《水浒》这部通俗小说的叙事意图、人物性格塑造、伦理指向和叙事文法。评点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重感悟、重直觉的思维模式,对《水浒》进行条分缕析式地欣赏与品鉴,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美学观念。与此同时,评点家又非常重视对叙事文法的分析。尤其是金圣叹,他从理论的高度总结了文法,包括倒插法、夹叙法等等,如此集中而简洁的小说叙事法则总结在前代是没有的,之后的评点也未能超越。因此,《水浒》评点是研究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极好范例。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中西叙事理论的原点出发,对“叙事”范畴的历史演变作了简单介绍,并将《水浒》评点视为独特的中国古典叙事理论形态。第二章,从“事”与“文”的关系入手,对《水浒》评点“以史论文”的点评方式进行了论述。评点家既继承了“以史论文”的点评方式,又有所突破,在“文”的自觉上走得更远。评点家的论述涉及到历史之“真”、生活之“真”、文学之“真”与叙事之“美”的关系。第三章,从评点家对《水浒》叙事意图的争论入手,论述了评点家自身的伦理道德指向以及小说暗含的伦理道德之“善”向艺术之“美”转化的条件和途径。重点分析了金圣叹的“忠恕”、“格物”观念的新内涵。第四章,论述了评点的叙事文法理论。文中认为:古代文论在《水浒》评点里有了较大的突破,历史上相互轻视的技巧与意趣、法度与神韵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