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交互智能型课件进行“盐类的水解”教学的研究
【6h】

利用交互智能型课件进行“盐类的水解”教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

2 “盐类的水解”的教学分析

2.1 课标与教科书的内容分析

2.2 “盐类的水解”学情分析

2.3 构建“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系统

3 交互智能型课件的概述

3.1 计算机辅助教学

3.2 课件开发的可行性

3.3 课件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3.4 课件拟解决的问题

4 开发“盐类的水解”交互智能型课件

4.1 开发课件的原则

4.2 课件内容展示

4.3 动画资源展示

5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5.1 学生基础知识探查

5.2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3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盐类的水解”教学实施

6.1 课堂实录

6.2 学生反馈

6.3 教师反馈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动画中的代码与帧动画

附录2 水溶液知识测试卷

附录3 《盐类的水解》知识测试卷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教育应以人为本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方式、自学能力、思维习惯比书本知识更有价值,这也是对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提出要求。“盐类的水解”一直为中学化学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它是建立在微观层面的认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般以“宏观-表面”的方式很难呈现出微观粒子及其反应的过程,造成学生认知困难。因此,笔者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盐类的水解”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教材后,笔者利用Flash软件开发出的具有交互性、智能型的“盐类的水解”教学课件,包含教学课件、动画资源、视频资源、学案资源、思维导图、经典考题等内容,在模拟水溶液中微粒的运动和变化的同时,让学生体验自主建构水解的过程。完成教学设计和进行教学实施,通过前测与后测、师生访谈,证实“盐类的水解”教学课件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本研究包括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阐明选题原因。分析“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价值,进行教学方法的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并阐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盐类的水解”的教学分析。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中应加强“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培养。
  第三部分:交互智能型课件的概述。介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含义和特点,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包括硬件基础和理论基础,阐述利用课件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第四部分:开发教学课件。介绍课件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展示课件内容,重点介绍动画资源的利用和效果。
  第五部分:教学设计。对要开展教学的班级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探查后,设计出“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及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第六部分:教学实施。通过课堂实录、学生反馈、教师反馈检验利用交互智能型课件进行“盐类的水解”教学是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研究的下一步提出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