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十多年来焉耆盆地植被面积变化研究——基于遥感影像的NDVI分析
【6h】

近十多年来焉耆盆地植被面积变化研究——基于遥感影像的NDVI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LUC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基本情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植被覆盖与土壤

2.1.4 湖泊与河流

第三章 数据与方法

3.1 研究区数据介绍

3.1.1 Landsat卫星系列与TM影像

3.1.2 DEM数据

3.1.3 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

3.2 DEM数据处理

3.3 NDVI的提取与分析

3.3.1 植被指数与归一化植被指数

3.3.2 提取NDVI

3.3.3 植被指数阈值选取

3.3.4 植被指数分级

3.3.5 植被等级面积转移矩阵

第四章 焉耆盆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4.1 焉耆盆地年均植被面积变化

4.2 不同等级植被指数面积变化分析

4.2.1 1998与2006年不同等级植被指数对应面积变化分析

4.2.2 2006与2011年不同等级植被指数对应面积变化分析

4.2.3 焉耆盆地植被面积变化小结

4.3 天然植被(湿地)区域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4.3.1 植被动态分区的选取

4.3.2 分区湿地植被不同植被指数对应面积变化分析

4.4 小湖区、黄水沟区覆被时空变化分析

4.4.1 焉耆盆地湿地变化分析

4.5 焉耆盆地植被覆盖时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保护措施

4.5.1 焉耆植被覆盖时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4.5.2 焉耆盆地植被覆盖相关的保护措施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焉耆盆地,是一个干旱区内植被覆盖面积较为广阔的半封闭盆地,其植被的覆盖变化直接控制和影响着区域内的生态安全、能量和物质的转换、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和范围逐渐扩大,对环境特别是地表植被情况影响较为显著。因此本文在TM、ETM遥感影像、DEM数据的基础上,以植被指数作为出发点,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对焉耆盆地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首先,以植被指数阈值这一重难点作为突破口,确定其取值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盆地内部植被覆盖的年均变化特征;其次,根据植被指数与时间的关系,对盆地内所有植被进行统一等级划分,并借助等级间相互转换分析研究区内植被动态变化过程;最后,通过对两片以湿地为主的天然植被区域进行植被覆盖空间变化分析,验证分析结论,并进一步探索天然植被(湿地)内部的变化机制。
  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的植被总面积在1998-2011年间总体变化较为平稳,且平稳中呈略微好转趋势。最小植被面积出现在1999年的2963.9km2,最大植被面积出现在2011年的3624.1km2;(2)1998-2006年间,为植被退化阶段;2006-2011年间,为植被改善阶段。焉耆盆地植被面积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另一方面则与人为活动有关;(3)焉耆盆地植被大多集中在Ⅱ、Ⅲ级植被上,Ⅱ、Ⅲ级植被之间的转移量最大,变化最为显著;(4)湿地分区(小湖区及黄水沟区)总体变化规律与焉耆盆地类似;(5)湿地分区(小湖区及黄水沟区)在1998年至2011年间是一个植被先退化后改善的过程,其中靠近大湖区的湿地植被稳定性较高,相比会较快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