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高校高水平女篮运动员第一学年的适应性访谈
【6h】

关于高校高水平女篮运动员第一学年的适应性访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问题提出

1.1 选题依据

1.1.1 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

1.1.2 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

1.1.3 训练环境的适应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归纳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水平女篮运动员大一新生生活环境适应与分析

3.1.1 对饮食习惯的适应与分析

3.1.2 对住宿环境的适应与分析

3.1.3 对生活自理的适应与分析

3.1.4 对作息时间的适应与分析

3.1.5 对人际交往环境的适应与分析

3.2 高水平女篮运动员大一新生学习适应与分析

3.2.1 对课程安排的适应与分析

3.2.2 对学习方法的适应与分析

3.2.3 对学习管理的适应与分析

3.2.4 对学习政策的适应与分析

3.3 高水平女篮运动员大一新生训练适应与分析

3.3.1 对训练环境的适应与分析

3.3.2 对教练训练方式的适应与分析

3.3.3 对队友间配合的适应与分析

3.3.4 对训练投入的适应与分析

3.4 高水平女篮运动员大一新生比赛适应与分析

3.4.1 对赛前状态的适应与分析

3.4.2 对比赛强度的适应与分析

3.4.3 对比赛气氛的适应与分析

3.4.4 对裁判判罚的适应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生活

4.2.2 学

4.2.3 训

参考文献

附件1 关于高水平女子篮球运动员第一学年的适应性访谈提纲

致谢

展开▼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描述性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高水平女篮运动员在第一学年的各方面适应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大学新生适应性和运动员适应性的文献资料,阅读后对知识进行概括、整理、归纳,用来作为本课题研究重要的理论依据;再对CUBA和CUBS两大赛事的各大高校进行随机抽样,确定研究对象,对高校女篮运动队的大一新生进行访谈;最后用描述性统计法对访谈得到的结果按照研究的步骤和目的来分类,计算出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高校高水平女篮运动员的访谈,从第一学年要面临的生活、学习、训练三个大方向出发,延伸到住宿环境、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生活自理、人际交往、学习政策、学习管理、课程安排、学习方法、训练环境、教练训练方式、队员配合默契、训练投入、比赛状态的各方面适应。结果表明:
  在生活适应方面:目前对运动员的学习管理以随班学习,联合管理为主;新生在第一学年的生活自理方面和高中时期是否住校有直接联系;饮食适应对于多数新生都能接受,只有少部分新生因为地区差异太大而对饮食习惯难以接受;同时运动员参加班级活动并不积极,不太愿意主动参加这种班级的各项活动;认为任课老师不理解运动员,所以高水平女篮运动员在第一学年认为任课老师最难相处的对象;在遇到困难,新生选择愿意和高年级的队友沟通或者自己独立解决;
  在学习适应方面:在进入大学,大学课程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及其不适应,认为课程种类多、上课时间长;多数高校对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学习都有特殊政策,让运动员在学习方面压力减小;但运动员在课余时间用于学习的人数比例却很小;对待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更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高水平运动员本身学习基础差、训练会耽搁一定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状态,而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高水平运动员并没有给自己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没有目标。
  在训练适应方面:现在我国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训练时间上没有达到提高运动负荷的要求,而“学训矛盾”却很突出;进入大学后,高水平运动员在教练训练方式、队友间配合方面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而在比赛中,比赛的强度、比赛气氛以及对裁判的判罚制度方面,相对于中学时期来说,都成为新生进入大学球队难以适应的地方。
  在比赛适应方面:比赛是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从赛前状态到比赛强度、比赛气氛及裁判判罚尺度等方面的适应,都使新生存在着适应过程。
  此研究结果给高水平女篮运动员大一新生以正面的引导为目的,帮助高水平女篮运动员在第一学年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