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六代”电影纪实美学比较研究
【6h】

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六代”电影纪实美学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中国大陆对台湾电影的研究现状

1.2.2 对中国大陆“第六代”导演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

1.2.3 电影纪实美学研究现状

2.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六代”电影概观

2.1 台湾新电影的生成

2.2 大陆电影的“第六代”

2.3 转型期的突围:“新电影”和“第六代“的生成语境

3.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六代”电影纪实风格比较

3.1 大陆第六代电影对台湾新电影风格的接受

3.1.1 带有明显个人印记的现实敏感题材

3.1.2 纪实性的电影语言

3.2 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六代电影美学风格的差异

3.2.1 主题的本土倾向和世界倾向

3.2.2 第六代电影模仿纪录片的拍摄风格

4 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六代”电影审美倾向比较

4.1 “新电影”的审美倾向

4.1.1 两岸情结

4.1.2 “哀而不伤”的旁观视角

4.2 “第六代”电影的审美倾向

4.2.1 以混杂和拼贴表现主观情绪的真实

4.2.2 审丑和反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电影诞生以来,纪实一直是电影创作的重要元素,纪实美学在台湾新电影运动中有了显著的进步,同时期的大陆第五代导演从纪实美学风格走向了以造型为主的影像美学风格,直到大陆第六代导演的横空出世纪实美学才重新在华语电影中找到一席之地。本文聚焦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六代”电影的比较分析,重点梳理大陆第六代电影和台湾新电影各自发展的历程,选取不同导演的代表作,着眼于电影语言的解读和分析,从概观、影视语言和审美倾向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其中概观对比研究包括社会意识和文化形态两方面。影视语言比较研究则从题材、风格、镜头语言、画面声音等方面进行。通过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台湾新电影所具有的美学特征相对成熟,情感表达模式更为固定,理念与认识深沉内敛,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以及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倾向。相较之下大陆第六代电影过于着重实验和个人主义,风格多变,具有明显的反叛精神和审丑倾向,但两者都是中国电影对纪实性电影美学风格的探索和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