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日本历史上的祖先崇拜思想和生死观——以丧葬祭祀仪俗中的体现为主
【6h】

试论日本历史上的祖先崇拜思想和生死观——以丧葬祭祀仪俗中的体现为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和不足之处

2 日本人的祖先崇拜思想

2.1 祖先崇拜思想的产生

2.2 日本人的祖先崇拜传统

2.3 日本人独特的祖先观

2.4 影响日本人祖先崇拜思想的佛教因素

小结

3 日本人的生死观

3.1 日本人生死观的特点

3.2 影响日本人生死观的宗教因素

3.3 影响日本人生死观的社会因素

3.4 影响日本人生死观的自然因素

小结

4 日本祖先崇拜思想和生死观对丧葬仪俗的影响

4.1 近代日本的丧葬类型

4.2 近代日本的葬礼仪式

小结

5 日本祖先崇拜思想和生死观对祭祀仪俗的影响

5.1 日本的墓制与扫墓仪俗

5.2 日本的祖先祭祀仪俗与盂兰盆节

小结

6 日本祖先崇拜思想和生死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6.1 祖先崇拜思想与家族制度

6.2 生死观对于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读研期间所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丧葬仪俗的国家,这是因为日本人有着很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他们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受到祖先的庇护,创下基业的先辈更是守护着他们的保护神。这种对于祖先的崇拜就自然而然地让日本人重视逝去的先人的葬礼。此外,自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极乐净土等思想与传统的神道教等思想融合,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生死观,希望自己能够像樱花一般美丽地死去,体面而安静地离开人世是很多日本人的心愿。这种思想也就影响着日本人及其重视丧葬仪俗。
  日本自古以来有两种主流的丧葬类型。一种是神道教的土葬仪式;另一种是佛教的火葬仪式。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丧葬仪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现有的形式。为了推行国家神道教,明治政府禁止人民实行佛教式火葬,甚至为此专门出台过一部火葬禁止令。这就使得明治时期土葬成为了主流葬式。然而土葬的过高成本使得其难以广泛推广,二战结束后,国家神道瓦解,佛教式火葬又重新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日本人不仅仅只是注重下葬仪式,还十分重视墓碑与墓地。日本的墓制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现在以石柱墓为主的墓制方式。近代日本人认为坟墓为生命的轮回提供了舞台,墓地是祖先安息的场所,那里没有世俗的烦恼和喧嚣,是神圣之地。墓碑则是死与轮回转化过程中的纪念碑。日本的墓制形态主要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合葬墓、宅地墓,村落共同体的村墓等。这些不同的墓制反映出各个地域不同的生死文化习俗。除了去安葬先人的墓地扫墓外,日本人还要在家中供奉死者生前用过的碗盛膻的佛龛,在“头七”、“三七”、“七七”等忌日进行供养。这种供养在有些地区要持续长达七年。因为日本人认为,七年之后,死者就转化为了神灵,守护着整个家族。除了每家每户独自进行对逝者的供养之外,日本还有比较著名的全国性第二大节日“盂兰盆节”。日本人相信在这一天,地府会开放一天,先人们的灵魂将回归人间,与亲人们团聚。因此,日本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迎接先人回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