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幼儿园户外音乐区环境创设研究
【6h】

幼儿园户外音乐区环境创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区域活动中得到了合理的体现,区域活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1.2 音乐教育能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推进了幼儿园音乐区的建设

1.1.3 幼儿园户外音乐区创设的现状显示,有必要深入研究音乐区的创设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关于户外音乐区环境创设的相关研究综述

2.1 区域材料投放的研究

2.1.1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幼儿行为的研究

2.1.2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策略

2.1.3 音乐区角的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策略

2.2 区域的空间布局

2.2.1 幼儿园区域空间布局的现状问题研究

2.2.2 幼儿园区域空间布局的指导策略

2.2.3 幼儿园音乐区空间布局与教师的指导策略

2.3 区域的研究方法

2.4 区域的研究视角

2.5 对文献综述的述评

2.5.1 从研究材料看

2.5.2 从研究空间布局看

2.5.3 从研究方法看

2.5.4 从研究视角看

2.6 核心概念界定

2.6.1 户外音乐区

2.6.2 环境创设

2.6.3 材料投放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1.1 幼儿根据不同风格的规划图,选出自己喜爱的音乐区空间布局

3.1.2 通过对幼儿的访谈和观察,有针对性的进行材料的投放

3.1.3 通过不断研究,提出户外音乐区创设的建议

3.2 研究方法

3.2.1 行动研究法

3.2.2 文献法

3.2.3 观察法

3.2.4 访谈法

3.3 研究对象

3.3.1 研究场所

3.3.2 幼儿园教师

3.3.3 幼儿

3.4 研究实施过程

3.4.2 第一次实践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月)

3.4.4 第三次实践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4 空间布局研究的具体过程

4.1 研究准备阶段

4.1.2 对班级和走廊的空间进行整体规划,使室内外的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4.2 第一次实践阶段

4.2.1 根据幼儿的选择,创设出户外音乐区

4.2.2 第一次讨论后,将结果分为了成效评估和问题分析两个部分

4.3 第二次实践阶段

4.3.1 第一次干预

4.3.2 第二次讨论

4.4 第三次实践阶段

4.4.1 第二次干预

4.4.2 第三次讨论

4.5 户外音乐区空间布局设置结果与分析

4.5.1 户外音乐区的选址

4.5.2 户外音乐区的空间密度

5 材料的选择和投放研究的具体过程

5.1 户外音乐区材料的投放与选择

5.1.1 研究准备阶段,师幼共同对材料进行选择

5.2.1 户外音乐区材料投放

5.2.2 幼儿游戏时间

5.2.3 第一次讨论

5.3 第二次实践阶段

5.4 第三次实践阶段

5.4.1 第二次干预

5.4.2 第三次讨论

5.5 户外音乐区材料选择和投放结果与分析

5.5.1 为音乐区提供充足的材料准备

5.5.2 为音乐区投放适宜的材料

6 结论与建议

6.1 户外音乐区空间布局

6.1.1 空间布局的原则

6.1.2 空间布局的方法

6.2 户外音乐区材料的选择和投放

6.2.1 对音乐区材料的选择

6.2.2 对音乐区材料的投放

6.3 教育建议

6.3.1 关于户外音乐区材料选择的建议

6.3.2 关于户外音乐区教师指导的建议

7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研究的不足

7.1.1 研究对象

7.2.2 对音乐区多种活动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关注和认可,做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更好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区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研究者所在的幼儿园,正在开展特色音乐环境创设的研究,户外音乐区属于其中的一个研究部分。在之前以班级为单位创设的音乐区存在了一些问题,例如:音乐区的形式单一、空间布置不合理、材料投放没有体现层次性等。结合这些问题,研究者试图开展幼儿园户外音乐区环境创设的研究,以此来改善幼儿园音乐区中存在的问题,为音乐区创设提供有效的模式。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以户外音乐区环境创设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准备阶段、第一次实践阶段、第二次实践阶段、第三次实践阶段,共计四个阶段进行实践研究。在本研究中,户外音乐区的创设主要涉及的是物质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了音乐区空间设计和布局,音乐区材料的投放和选择这两个方面。在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开展了针对教师的相关理论的培训,研究制定方案和规划图;其次对中、大班100名幼儿进行了规划图喜爱度调查,并对幼儿进行访谈,为空间布局和材料的投放做好准备。在第一次实践阶段,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访谈,对空间布局中的色彩搭配、乐器种类和数量、游戏时间提出建议。在第二次的实践阶段,针对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干预,教师继续对幼儿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以及对一部分幼儿的谈话,提出了活动缺乏目的性、幼儿创造性玩法较少、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在第三次实践阶段,教师针对第二阶段的问题进行干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幼儿在乐器的使用熟练度、参与度、创造性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在表演区中,幼儿能全程自主完成活动,表现的更加的自信、快乐。
  研究者在一线的研究,给予了教师很多真实的案例和适宜的建议,尤其是户外音乐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提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和途径。在空间布局方面,首先要遵循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在空间的划分上,户外音乐区被分为感知区和表演区。在音乐区材料选择方面提出提供充足和适宜的材料准备。在教师提出指导方面,提出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40分钟的音乐区活动时间;合理的推介新的材料;合理引导幼儿的活动;提高教师观察和分析能力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