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湿加松引种育苗及造林试验研究
【6h】

湿加松引种育苗及造林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及方法

3.1引种试验区概况

3.2研究内容

3.2.1 F2子代引种育苗试验研究

3.2.2 F2子代苗造林试验研究

3.3研究方法

3.3.1 F2子代引种育苗试验研究

3.3.2F2子代苗造林试验研究

4结果与分析

4.1 F2子代引种育苗试验研究

4.1.1苗期生长表现比较

4.1.2一年生苗高的变异

4.1.3苗高年生长节律

4.1.4高生长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4.2 F2子代造林试验研究

4.2.1切根苗的造林成效

4.2.2施用基肥的造林成效

4.2.3不同密度的造林成效

4.2.4不同试点的造林成效

4.2.5生长过程

4.2.6 F2子代年度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5育苗及造林技术

5.1一年生实生苗培育

5.1.1圃地准备

5.1.2播种催芽

5.1.3移栽培育

5.2造林技术

5.2.1造林地选择

5.2.2整地方式

5.2.3造林密度

5.2.4造林方式

6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湿加松种子,采用沙床播种、温棚催芽、切根移栽、容器培育的方法,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宜宾市珙县、广元市元坝区等地进行湿加松[Pee×Pch(Pinus elliottii var.elliottii×P.caribaea vat.hondurensis)]F2子代育苗以及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泸县、珙县、元坝湿加松平均苗高比对照湿地松分别大61.48%、29.30%、24.96%。三个试验点湿加松平均苗高分别为33.12cm、25.42cm、21.03c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呈现随海拔和主要气象因子的渐变变异趋势,海拔越低、年均温≥10℃积温越高、年降水量越大、无霜期越长,平均苗高越大且变异系数越小。 (2)按照《四川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湿地松1年生容器苗苗高标准,结合本实验的地方和实验结果,初步认为:湿加松在四川盆地适宜的海拔500m左右、年均温≥17℃、年降雨量1150mm左右、≥10℃积温5600℃以上,无霜期≥320d的区域适宜生长。 (3)Logistic方程可准确描述湿加松苗高年生长过程。苗高(Y)依天数(X)的生长模型Y=36.71/ (1+53.93513e-0.02971X),其回归和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0.9930,据此将苗高年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前期、生长高峰期、生长后期,这对湿加松育苗具有指导作用。 (4)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的综合作用影响着各月苗高净生长量。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与净生长量的简单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降雨量与苗高生长量的简单相关系数最显著。湿加松苗高净生长量(y<,1>)依降雨量(X<,2>)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1>=-2.61287+0.052681X<,2>(F=18.920**/P=0.0074)。 (5)造林实验表明:湿加松在幼林阶段,使用切根苗营建的试验林林相较未切根苗营建的试验林林分整齐,但二者之间的树高生长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施用基肥与未施用基肥林分的树高生长量无显著差异;2×2m、2×3m、3×3m三种密度间的湿加松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在泸县、珙县、元坝三不同实验点的树高生长差异显著,以泸县的生长最好。 (6)在育苗和造林实验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了湿加松的育苗和造林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