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退化桤柏混交林结构调整与坡坎农林镶嵌结构优化研究
【6h】

退化桤柏混交林结构调整与坡坎农林镶嵌结构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 研究综述

1.1 植物群落研究进展

1.2 植物群落

1.2.1 植物群落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2 群落结构

1.2.3 群落生态

1.2.4 群落动态

1.2.5 群落特征

1.3 群落的主要研究方法

1.3.1 有样地取样法

1.3.2 无样地取样法

1.3.3 3S技术

1.4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4.1 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中的意义

1.4.2 重要值

1.5 群落稳定性研究及进展

2. 实验设计

2.1 研究区概况

2.2 样地设置与调查

2.3 研究方法

2.3.1 群落结构分析方法

2.3.2 群落频度分级方法

2.3.3 重要值的计算方法

2.3.4 多样性指数法

2.3.5 均匀度指数法

2.3.6 生态优势度指数法

2.3.7 M.Godron指数法

2.3.8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9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川中丘陵不同类型林地群落结构

3.1.1 群落植物组成

3.1.2 群落结构特征

3.1.3 群落频度变化

3.2 川中丘陵不同类型林地的群落多样性

3.2.1 群落多样性指数

3.2.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4.2.3 Pielou均匀度指数

3.2.4 物种丰富度指数

3.2.5 生态优势度指数

3.2.6 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3.3 川中丘陵不同类型林地的群落稳定性

3.3.1 M.Godron指数法群落稳定性

3.3.2 群落稳定性综合评判

4 结论与讨论

4.1 川中丘陵区植被特性、群落结构特征

4.2 植物多样性指数

4.3 M.GODRON指数群落稳定性

4.4 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川中丘陵区不同林地类型的植物群落现状,群落结构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育,以及长防林上游植被的合理保护利用和建立稳定的人工植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林地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等方面研究对林地群落内各林层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M.Godron指数和模糊函数对该区林地群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林地群落层次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层结构简单。其中乔木7科7属11种,灌木29科39属60种,草本35科57属72种。在各个类型的林地群落林层中,尤其是灌木和草本层,有明显的重点科,主要有蔷薇科Ros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禾本科Graminea等。
   (2)每个林分类型内均有几种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但不同林分类型的优势种类型及其物种均有较大差异;在人工林中,无论在乔木层还是灌木和草本层,很容易出现相对的纯群落;而在天然林中,则没有纯群落出现。
   (3)从物种分布频度看,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的物种总体分布频度大致都符合频度分布定律,属于L形,即低频度的A级占优势,但各个林层的物种频度有较大差异。
   (4)不同林层植物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表明,灌木和草本层都明显高于乔木层,乔木层最小;乔-灌层、乔-草层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均匀度在不同林地群落的各个林层中没有显著性的规律性。
   (5)利用M.Godron指数对群落稳定性研究表明:群落Ⅰ、群落Ⅱ至落Ⅷ植物种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的比值与直线y=-x+100的交点坐标分别为(37/63)、(39/61)、(39/61)、(38/62)、(36/64)、(40/60)、(37/63)、(39/61),远离稳定交点坐标(20/80),均处于一定的不稳定阶段。
   (6)利用林分植被特征、群落多样性指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特征、M.Godron指数等5项指标,应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对林地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几个群落中,以群落Ⅷ的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7039:其次是群落Ⅱ,为0.5395:依次为群落Ⅲ(0.5200)>群落Ⅶ(0.5176)>群落Ⅵ(0.5026)>群落Ⅳ(0.4683)>群落Ⅰ(0.3884),群落V值最小,仅为0.344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