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研究——以彭州葛仙山乡村旅游区为例
【6h】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研究——以彭州葛仙山乡村旅游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1.1.2 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1.1.3 旅游方式的转变

1.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城郊乡村旅游的概念

2.1.2 乡村旅游区的概念

2.1.3 乡村旅游区景观的概念

2.1.4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的概念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国外研究中与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相关的研究

2.2.2 国内研究中与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相关的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总结与展望

2.4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2.4.1 美国纳帕谷(Napa Valley)

2.4.2 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技术体系

3.1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2 旅游相关理论

3.1.3 景观学相关理论

3.1.4 小结

3.2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方法体系的建立

3.2.1 环境分析

3.2.2 规划原则

3.2.3 目标定位

3.2.4 设计探索

3.3 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要点探讨

3.3.1 规划总纲及基础性分析

3.3.2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3.3.3 景观旅游线路设计

3.3.4 景观系统及风貌控制

3.3.5 旅游环境容量规划

3.3.6 环境资源保护规划

3.3.7 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4.实例引证——彭州葛仙山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

4.1 规划背景分析

4.1.1 基地分析

4.1.2 资源分析

4.1.3 市场分析

4.2 乡村旅游区发展SWOT分析

4.2.1 优势(Strengths)

4.2.2 劣势(Weaknesses)

4.2.3 机遇(Opportunities)

4.2.4 威胁(Threats)

4.2.5 小结

4.3 规划原则及发展定位

4.3.1 规划原则

4.3.2 规划战略目标

4.3.3 市场定位

4.4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规划

4.4.1 乡村旅游区规划范围

4.4.2 景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5 重要景观区及景观节点

4.5.1 花园村景观带

4.5.2 熙玉湖景观带

4.5.3 万年场老街

4.5.4 滨水景观带

4.5.5 川西林盘示范点

4.6 景观旅游线路设计

4.6.1 绿道骑游景观线路设计

4.6.2 步行游览的线路设计

4.7 景观系统及风貌控制

4.7.1 植被系统规划

4.7.2 景观风貌规划

4.8 旅游环境容量规划

4.9 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4.9.1 环境保护规划

4.9.2 环卫设施规划

4.10 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4.10.1 游憩环境设施规划

4.10.2 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城市化弊端的出现,现代都市的人们更加热衷于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乡村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有着巨大的吸引作用。因而城市居民逐渐将旅游休闲地转移到乡村,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城市居民短暂的假期和对旅游休闲的强烈需求,促生了城郊乡村游的大力兴起,可以说,城郊乡村旅游区的建设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的塑造,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学科知识,才能最终形成和谐、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区景观环境,同时我国乡村旅游属于一个新事物,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不像发达国家有着极为成熟的实践和理论经验,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体系与方法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因此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最终关系着乡村旅游区经济发展的成败。
  本论文以城郊乡村旅游区作为出发点,有机融合了景观生态学、旅游学、景观学等理论,充实了现有的旅游景观规划理论。并通过对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理论体系及方法的构建和实例分析,全面系统地总结乡村旅游区的景观规划。论文尝试性地从景观学与旅游学的角度构建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体系基本规划方法与要点,为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参考,期望能对未来的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起到一定的科学借鉴与理论引导作用。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的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旅游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入SWOT分析法、“景观三元论”思想,并将其具体化、实践化,构建了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的方法体系。即“环境分析-规划原则-目标定位-设计探索”四个过程。再将规划方法体系结合到具体的景观规划要点,以成都近郊彭州市葛仙山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为例,验证笔者提出的规划方法体系,从而为以后的城郊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实践提供思路和科学借鉴,使城郊乡村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