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因素条件下番茄弱致病青枯雷尔氏菌对强致病青枯雷尔氏菌的抑菌圈试验
【6h】

三因素条件下番茄弱致病青枯雷尔氏菌对强致病青枯雷尔氏菌的抑菌圈试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番茄青枯菌的研究

1.1 番茄青枯病的危害

1.2 番茄青枯菌发病特点

1.3 青枯菌的特点

1.4 青枯菌致病机理

2 青枯病的控制技术

2.1 物理防治青枯病

2.2 化学防治青枯病

2.3 嫁接和育种技术防治青枯病

2.4 生物防治技术

3 青枯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病菌采集

1.2 培养基

1.3 主要设备与器材

1.4 供试材料和供试土壤

2 试验方法

2.1 菌株的直接分离

2.2 疑似青枯菌菌株的验证

2.3 强致病力青枯菌的再提取

2.4 弱致病力菌的形成

2.5 受试菌筛选

2.6 受试菌恒温培养及固体培养基移接

第三章 结果分析

1 青枯菌的验证

1.1 TTC培养形态

1.2 菌体形态

1.3 接种验证

2 不同培养条件下弱致病力青枯菌的浓度变化

2.1 不同温度条件下弱致病力青枯菌的浓度变化

2.2 不同pH条件下浓度的变化

3 各处理方差分析结果

4 各处理间抑菌圈的方差分析结果

4.1 温度间方差分析结果

4.2 pH间方差分析结果

4.3 时间点间方差分析结果

4.4 不同温度下浓度和抑菌圈的变化

4.5 不同pH下浓度和抑菌圈的变化

5 各处理间互作的方差分析结果

5.1 温度和pH互作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5.2 时间点和PH互作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5.3 取样时间点和温度互作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6 温度、取样时间点、pH三因素处理抑菌圈

第四章 讨论

1 温度对浓度的影响

2 pH对浓度的影响

3 时间点对浓度的影响

4 温度、pH和取样时间点对抑菌圈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用无致病力青枯菌防治番茄青枯病是一种可取的生物防治手段,但在研究无致病力细菌培养条件方面仍采用单因素讨论生长条件,忽略了多因素条件下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为了探讨互作效应以及培养条件对无致病力青枯菌抑制强致病力青枯菌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疑似青枯菌发病番茄植株为材料,先对菌株进行验证,然后采用多因素研究法,探索青枯菌生长繁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以及弱致病力青枯菌对强致病力青枯菌抑制能力最强时的培养条件,结果为:
  1、对疑似菌株进行TZC培养,菌株呈现为边缘白色,中央红色,菌落粘液较多使菌群颜色呈现粉红色,且流动性很强;对疑似菌株镜检,疑似菌株呈现杆状;对疑似菌株接种番茄幼苗,番茄幼苗表现为先顶部叶片萎焉,然后下部叶片萎焉,最后中部叶片萎焉,傍晚以后恢复正常,连续几天后不再恢复;因而确定疑似菌株为强致病力青枯菌。
  2、三因素互作条件下,弱致病力青枯菌达到最大浓度时的温度为35℃、pH=6、取样时间点为48h;因而弱致病力青枯菌最佳生长繁殖的条件为35℃、pH=6和培养时间48h。
  3、只关注单一素时,弱致病力青枯菌对强致病青枯菌抑制能力最强(抑菌圈最大)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5℃、pH=6和取样时间点48h;然而三因素条件下,由于温度、pH和取样时间点的互作效应,弱致病力青枯菌对强致病力青枯菌抑制能强(抑菌圈最大)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5℃、pH=7和取样时间点36h;理想条件为温度35℃、pH=6-7和取样时间点36h-48h。
  4、弱致病力青枯菌的生长繁殖能力和弱致病力青枯菌对强致病力青枯菌的抑制能力在本试验中表现出正相关的趋势,说明菌体浓度与抑菌能力有一定联系。

著录项

  • 作者

    张悦;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学科 园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焕秀,帅正彬;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36.412.15;
  •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青枯菌; 培养条件; 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