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宜宾市国税局帮扶光明村为例
【6h】

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宜宾市国税局帮扶光明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技术路线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2基础理论

3我国对口扶贫开发历程

3.2专项计划推动扶贫阶段(1986--2007)

3.3两轮驱动扶贫阶段(2007--2012)

3.4对口精准扶贫阶段(2012至今)

4宜宾国税局对口帮扶光明村扶贫现状

4.1光明村的基本情况

4.2光明村致贫原因分析

4.3脱贫成效

4.4对口精准扶贫主要措施

4.5对口扶贫创新机制

5存在的问题

5.3土地流转不畅,阻碍扶贫产业发展

5.4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矛盾激化

5.5扶贫档案资料残缺、错乱

6对策建议

6.1采用诚信奖励破解“等靠要”思想

6.2加强对残障人士监护人的沟通宣传

6.3拓展土地流转方式,实施股权化资产收益改革

6.4多措并举,化解非贫矛盾

6.5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3日于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调研扶贫工作时给出的号召。精准扶贫的推进是扶贫工作步入关键时期开展的深入改革活动,是对传统扶贫的一次伟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政府部门对口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财税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是帮助贫困村退出贫困队列,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的良策之一。光明村是宜宾市屏山县的贫困村,有贫困户65户,贫困人口275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计划在2017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任务艰巨。宜宾市国税局是对口帮扶光明村的帮扶单位,在资金筹措、资源协调、智力支撑上都具有非常强的优势。本文从宜宾市国税局对口帮扶光明村的实际出发,研究财税部门对口帮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的经验和创新模式,研究发现:宜宾市国税局对口帮扶光明村的实践中有支部共建、结对帮扶、自查倒逼、健全组织、高智引领、规划先行、专合社共建共享、企业帮扶八大创新机制,总结出“党建+扶贫”的精准扶贫模式,但是在扶贫实践中还存在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贫困户返贫风险依然存在、土地流转不畅、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矛盾激化、扶贫档案资料残缺、错乱等问题,提出了诚信奖励、加强对残障人士监护人的沟通宣传、拓展土地流转方式,实施“三变”改革、创建“四好家庭”、不定期主题教育、再次全面走访摸排、清查错评、漏评、错退情况、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相关资料等建议,促进扶贫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