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
【6h】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2培训、意识和能力

3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策划

4绩效测量与监视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的发展,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国际劳工组织初步估算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约25%死于职业病。每年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5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NP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死亡人数和新发现职业病人数,我国均居世界首位。因此,改善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并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已势在必行。 90年代初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 ISO)通过其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series)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series)导入了系统管理方法。9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对OHSMS进行了尝试。各工业化国家均开始了本国或本地区OHSMS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作为考核企业的标准,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迅速发展,OHSAS18000已成为被广泛采纳的、最具权威性的标准。 我国推行OHSMS标准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建立与实施OHSMS是对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充分体现和升华。我国的OHSMS的建立和实施刚刚起步,虽然很多企业对建立和实施OHSMS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不少单位在OHSMS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具体的问题和困惑。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索OHSMS中三个核心要素如何进行规范化运行问题:①培训、意识和能力:参考已有的文献和OHSMS标准,首先,编制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效果评价量表,并验证其信度和效度,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应用验证后的评价量表对建立了OHSMS的一线员工教育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进一步规范化培训员工并进行评价提供科学工具;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参与某钢铁行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规范的运行模式;③绩效测量与监视:参与在建OSHMS的某钢铁企业绩效测量与监视的部分内容,对已经建立了OSHMS的某炼油企业的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对监测结果及调查内容进行评价,以确定组织OSHMS运行是否达到了要求的目标,并进行规范。 1培训、意识和能力 编制量表:根据研究目的,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及OHSMS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量表编制标准方法,遵循条目选择的基本原则编制量表。初步选出38个备选条目组成条目池,最后共选择22个条目组成预试量表,经因子分析删除1个条目,最终选出21个条目形成正式量表。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参与态度、掌握程度、员工反应、行为表现5个维度。每个条目备选4个答案,赋分依次为1、2、3、4,得分越高表示员工意识和能力越强,培训效果越好。根据得分情况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达到总分的40%~50%为差,达到总分的50%~70%为中,达到总分的70%~80%为良,得分为总分的80%以上为优。 信度和效度检验:选择已经建立了OHSMS并通过认证的某炼油企业,随机抽取该集团公司10个车间的1000名一线员工为调查对象,男性614名,女性386名。其中146名在2周后进行重复调查用于重测信度和效度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Cronbach's α系数法、θ系数法及条目分与总分的一致性以评价量表的信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检验效度。 信度评价结果显示,两次测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32~0.643(P<0.01),Cronbach’s α系数为0.6194~0.661l,均>0.60,θ系数均大于或接近0.7,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568~0.834(均>0.3,P<0.01),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评价结果显示,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65.876%,P<,1-1>~P<,5-3>的公因子方差范围为0.440~0.816,均>0.4,在各自所属公因子上的因子负荷(0.427~0.858)均高于0.4,提示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测量工具。 现场应用:对炼油企业一线员工的培训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效果为中等,均分为57.1.培训效果差的占14.1%,优占20.8%。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均分为15.7,为中等,12.5%的员工意识差;19.4%的员工参与态度差;掌握程度的均分为13.6,为中等,能够达到优的员工占23.5%;员工对培训的反应总体为中等,认为差的占14.5%;员工行为表现优为39.1%,但中等及以下的43.6%。有近50%的员工未被安排培训或只参加了一次培训。反映出企业领导对教育培训的重视不够,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工作有待提高和改进,尤其是要改变管理层思想意识,对培训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工作提出了规范性的10条建议。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培训,最终确保所有员工获得并保持必要的意识与技能。 2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OHSMS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和动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事故的发生。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识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危险源成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核心,危险源辨识是预防措施的重要步骤。 危险源辨识方法:采用综合性危险辨识方法,如统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类型、影响及严重程度分析(FMECA)。 危险源辨识结果:用FMECA法发掘事故模式数、事故原因和类型。分析了3个子系统(高炉本体系统、上料系统和渣铁系统)危险辨识,发掘危险发生模式120条,其中以人的因素为主有84条(70%);发现危险严重程度Ⅴ级1个,Ⅳ级1个,Ⅲ级1个;3个子系统均为C级危险源;主要危险源点:铁口、铁渣、吊车、高炉本体、下渣、上料系统等;事故类别主要为灼烫、煤气中毒、煤气爆炸、超重伤害、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和触电等。FMEA对辅助系统的12个子系统危险辨识,发现故障模式数共59条,其中38条(占64.4%)对主体生产系统有影响,若一旦发生,轻则影响工作,重则引起人员伤亡。另外发现职业卫生危险源包括:粉尘、高温、铅、噪声、CO、SO<,2>等六类。针对辨识的结果及二高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和措施。根据辨识结果,总结分析在运行中的成功和不足,最后提出规范化运行的9个方面的建议,作为多行业实施的参考。 3绩效测量与监视 绩效测量与监视是构成OHSMS主体框架体现其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贯穿于组织的整个OHSMS,是OHSMS的一种常规测量和监视活动,是组织OHSMS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此次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测量与评价现状,并参与正在建立OHSMS的某钢铁公司部分绩效测量与监视工作,以及对已经建立OHSMS并通过认证的某炼油公司的一线员工进行调查。 对某钢铁公司的车间有毒有害物的监测结果分析评价表明,该钢铁公司车间受到多种有害物的污染,CO超标率最高为65.38%,最大超标达15.69倍,主要在烧结厂竖炉车间和炼钢厂的动力车间及高炉车间;SO<,2>最高超标达1.72倍,为烧结厂的一烧车间;铅污染异常严重,多次检测均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出现在炼铁厂的高炉车间,尤其是在出铁时空气中铅的浓度会迅速的增高,检测的最高浓度达27.995mg/m<'3>,超标558.9倍,超标率最高为91.67%;对锰的检测结果显示,在线材厂和棒材厂存在锰的污染;粉尘监测结果表明,7个分厂均受到粉尘污染,最严重的烧结厂超标率为63.6%,最高浓度超标250倍;噪声监测显示污染严重。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效果显示已经建立了OHSMS企业员工培训效果为中等,在建OHSMS企业员工经培训后,培训效果为良;可见,培训效果在不同的企业中还有差异,但均存在员工未被安排培训的情况,两公司分别为18.7%和13.7%;并且两个企业各有63.2%和24.5%的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关心不够。员工对建立OHSMS的反应,4.4%的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不满意, 18%的员工认为所在车间工伤事故发生情况没有下降;16.8%认为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变化不大。 对1628名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对出现健康损害效应的员工予以复查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对近几年发生的职业中毒事件及工伤事故进行多方位分析,发现发生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意识差,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绩效的测量与监视是OHSMS三级监控机制的第一级监控,没有检查就无法发现问题,就无法谈到持续改进。通过对2个公司绩效测量与监视分析,发现了企业中许多有害因素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且提出目前企业在建立和实施OHSMS中,绩效测量与监视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了绩效测量与监视规范运行的建议,以便企业在建立和实施OHSMS中,能够更全面、更合理地进行绩效测量与监视,便于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