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腕关节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稳定性及外固定支架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6h】

腕关节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稳定性及外固定支架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腕关节不稳的基础研究及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腕关节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腕关节掌侧重要的稳定结构。腕骨骨折脱位或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脱位常因人体受伤跌倒、腕背伸所致,多伴有复合体结构损伤,造成腕关节不稳定,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临床上比较重视腕骨骨折、脱位而忽略腕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修复。目前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腕关节的骨折脱位。通过研究腕关节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在正常、损伤、修复、修复+外固定支架、损伤+外固定支架等五种情况下,在腕关节背侧施加负荷模拟腕关节背伸损伤机制,动态记录负荷一位移曲线,比较在上述五种措施下腕关节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所承受的负荷变化,评价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对腕关节背伸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外固定支架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取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9个,制成尺桡骨-腕关节囊韧带复合体-腕骨掌骨标本。模拟临床外固定支架固定:在第二掌骨干及基底处桡背侧置入两枚螺钉,在桡骨干中段桡背侧置入两枚螺钉,用3.0mm直径克氏针垂直第二掌骨干远端贯穿2~5掌骨,一枚3.0mm克氏针垂直固定桡骨尺骨上1/3骨干;将标本固定在夹具上。统一损伤标准:自腕关节掌桡侧桡骨茎突尖到尺骨茎突尖顺桡骨、尺骨远端关节面呈弧形切断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包括桡腕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及尺侧复合体)。统一修复标准:用4号丝线间断对端缝合关节囊韧带。所有标本均先保持在中立位,按照正常情况、损伤情况、修复、修复+外固定支架、损伤+外固定支架的次序,在腕关节背侧拇长伸肌腱鞘底及ListeI结节的桡侧施压,速度为10mm/min,至位移改变2.5cm时停止施加负荷INSTRON生物力学仪器同时动态记录位移-负荷关系曲线。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在相同的位移情况下(1.5cm、2.0cm、2.5cm),比较腕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在上述五种情况下的负荷差别,了解腕关节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在正常、损伤、修复及外固定支架对腕背伸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结果:在腕关节背伸位移为1.5cm,2.0cm,2.5cm腕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结构在正常情况下负荷分别为60.74±20.60牛顿,138.46±12.93牛顿,312.87±37.15牛顿:损伤情况:负荷分别为35.23±13.88牛顿,87.17±24.22牛顿,198.16±37.14牛顿;修复情况:负荷为44.364±20.79牛顿,97.52±23.29牛顿,225.66±30.96牛顿;修复+外固定支架情况下的负荷:168.40±29.21牛顿,288.99±54.29牛顿,543.15±74.33牛顿;损伤+外固定支架时的负荷改变:139.00±33.18牛顿,257.97±55.74牛顿,450.35±29.38牛顿。经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位移为1.5cm,2.0cm时五种处理措施下腕关节承受的负荷符合正态分布,腕背伸位移为2.5cm时所承受的负荷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秩和检验。位移大于1.5cm后,腕关节掌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后所承受的负荷与单纯修复韧带复合体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腕关节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维持腕关节背伸稳定的重要解剖结构。腕关节掌侧关节囊韧带损伤常引起腕关节不稳定。单纯修复关节囊韧带不足以恢复腕关节的稳定性,超腕外固定支架能有效减少关节囊韧带损伤后关节的相对位移以及减少关节囊韧带修复重建术后的受力,保护掌侧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对于腕关节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