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研究——以校园网虚拟社区为例
【6h】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研究——以校园网虚拟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4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述

§2.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

§2.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2.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

§2.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途径

第三章 网络虚拟社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用分析

§3.1网络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特征

§3.2网络虚拟社区的概念及分类

§3.3网络虚拟社区的基本特征

§3.4网络虚拟社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用分析

第四章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分析

§4.1完善网络虚拟社区的运行机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机制保障

§4.2积极挖掘网络虚拟社区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能,为马克思主义

§4.3构建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机理,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人才保障

第五章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以“第二频道”的BBS为例

§5.1问题的提出

§5.2基于“第二频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有效性的研究思路

§5.3基于“第二频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有效性结果分析与评价

§5.4基于“第二频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优化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看,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而且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它既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有效抵制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入侵,纠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同时也为我们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网络控制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较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的综合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网络时代的到来向我们预示着“网络技术已经构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政治斗争阵地”,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该论文以探索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及其有效性为主要目的来展开深入的研究。因此,笔者首先对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不仅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的原则、内容、方法,而且也对网络虚拟社区的概念、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为研究依据,笔者理清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分析出了网络虚拟社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用性的具体体现,然后,笔者以网络虚拟社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所体现的功用性为参考依据,提出了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施方法。为了证实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笔者采用了实证研究法,以校园网虚拟社区为实践平台,以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为实践内容,对基于校园网虚拟社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的有效性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论证了该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效,为进一步优化方法提供了实践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彭琳;

  •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国峰;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1.1;TP393.18;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方法; 虚拟社区; 校园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