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ark XIIA Mode5系统链路仿真及其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6h】

Mark XIIA Mode5系统链路仿真及其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干扰抑制技术研究现状

1.2.1单音、多音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

1.2.2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

1.2.3线性调频干扰抑制技术的发展

1.3Mark XIIA Mode5系统框架

1.4本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单音、多音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2.1单音、多音干扰模型

2.1.1单音干扰模型

2.1.2 多音干扰模型

2.2重叠加窗双门限干扰抑制技术

2.2.1重叠加窗原理

2.2.2重叠加窗效果仿真

2.2.3双门限干扰抑制技术实现过程

2.2.4仿真结果及分析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3.1窄带干扰模型

3.2窄带干扰的产生

3.3基于重叠加窗的双门限干扰抑制技术

3.3.1双门限干扰抑制技术的实现

3.3.2仿真结果及分析

3.4差分干扰抑制技术

3.4.1差分干扰抑制技术的实现

3.4.2仿真结果及分析

3.5重叠加窗三门限干扰抑制技术

3.5.1三门限干扰抑制技术的实现

3.5.2仿真结果及分析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扫频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4.1扫频干扰模型

4.2基于MDCFT的干扰抵消技术

4.2.1离散Chirp-Fourier变换

4.2.2修正离散傅里叶变换(MDCFT)

4.2.3基于MDCFT的扫频干扰抵消

4.2.4仿真结果与分析

4.3基于FRFT的干扰抑制技术

4.3.1 FRFT的实现原理

4.3.2基于 FRFT的扫频干扰抑制原理

4.3.3基于 FRFT的干扰抑制实现

4.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基于STFT的干扰抑制技术

4.4.1 STFT的实现原理

4.4.2基于STFT的干扰抑制实现

4.4.3算法实现结果及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本文主要贡献

5.2下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抗干扰技术旨在研究干扰产生的根源、干扰的传播途径和抑制或降低干扰影响的措施。战场环境下,采用的武器越来越先进,特点是机动性更强、杀伤力也更高。敌方的人为干扰会导致通信可靠性低,采用有效的抗干扰技术意义重大。尤其在多国家部队多军种协同作战过程中,正确识别敌我属性可以有的放矢歼灭敌军,反之会误伤友军。因此,基于Mark XIIA Mode5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干扰的干扰抑制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介绍了敌我识别系统的框架,介绍了单音、多音、窄带和扫频干扰,以及国内外关于这几种干扰的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根据不同的干扰类型,做了多种干扰抑制的算法性能研究和改进。 针对单音、多音干扰,研究基于时域重叠加窗的双门限干扰抑制算法,将时域重叠加窗技术和双门限干扰抑制技术结合,在频谱上聚集干扰能量之后进行有效干扰抑制。论文针对干扰出现的不同位置,做了干扰抑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干扰出现的位置越接近信号主瓣的边缘,干扰抑制性能越好。 针对窄带干扰,研究了双门限干扰抑制技术、差分干扰抑制技术和三门限干扰抑制技术。对采用这些算法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实现过程中做了很多改进,考虑到信号的截短导致的频谱泄露,在干扰抑制之前对接收信号做了重叠加窗,根据实际的干扰功率,对干扰抑制时采用的门限多次测试不同的取值,最后采用自适应门限的方式。最终给出了实现框图,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双门限重叠加窗算法性能最优。 针对扫频干扰,利用扫频干扰的线性调频特性,研究了基于MDCFT算法的干扰抵消技术、基于FRFT的干扰抑制技术和基于STFT的干扰抑制技术。考虑了算法实现过程中的复杂度和精度问题,DCFT对信号约束较大,改进之后采用MDCFT算法,在基于MDCFT算法和基于FRFT算法的干扰抑制过程中,为了确保估计的参数精确,本文改进了运算方式,采用了两次变步长的运算方式降低复杂度。在相同仿真条件下,基于MDCFT的干扰抵消算法性能最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