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规律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6h】

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规律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文献回顾

1.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认识

2.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材料和方法

第一部分 中老年骨密度变化规律

1.研究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第二部分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1.研究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OPG/RANK/RANKL系统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附件一骨质疏松症调查表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的腰椎、股骨的骨密度特点,分析出其可能的变化规律,指导防治;初步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同时联合骨密度指标,尝试挖掘二者间的对应规律,为该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进行一点探索。
  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密度室检测的500例就诊患者,行腰椎、股骨的骨密度检测,并通过问卷采集一般情况、病史及中医证候资料,按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完成证型统计,经排筛后分类整理,统计分析。
  结果:⑴中老年人年龄≥40岁时骨密度开始下降,50-69岁年龄段各部位下降最明显,70岁后股骨骨密度持续下降,腰椎骨密度下降趋于平缓;80岁后较前有所升高。男性40-69年龄段骨密度有所下降,以股骨较明显,70-79岁年龄段各部位骨密度有所增加;80岁后腰椎骨矿量持续增加。女性年龄≥50岁后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下降,以50-69年龄段下降较明显,70岁股骨部位持续下降;≥80岁腰椎骨矿量有所增加;女性绝经后腰椎骨量最先开始下降,绝经年限5-9年的妇女局部腰椎骨密度下降明显,绝经年限10-25年各部位骨密度均下降,绝经25年后下降趋于平缓;腰椎局部有增加。40岁后中老年人骨量减少(OPA)患病率随年龄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中老年人OPA总患病率约为24.5%,其中男性OPA总患病率约为26.6%,女性为23.5%;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P)总患病率为70.3%,男性 OP总患病率为49.1%,女性为71.7%。⑵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型以肝肾阴虚型最为常见;单因数方差分析,F=0.829,P=0.48(大于>0.05),中医证型和骨密度(BMD)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不同部位骨密度值无明显差异,其分布图无固定规律;同时除血瘀气滞证外,各证型骨密度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肾阳虚证60-69岁年龄段下降最明显;肝肾阴虚证50-59岁、70-79岁年龄段年龄段下降最明显;脾肾阳虚证70-79岁年龄段下降最明显。各证型80岁后均存在腰椎的骨质增生。
  结论:①中老年人骨量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中老年OP患病率也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大;同时提示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应从50岁开始。②绝经女性的最佳干预时间为绝经后0-10年。③老年男性60岁后骨量大量丢失明显,应积极干预。④老年人70岁后普遍有腰椎骨质增生出现,提示此阶段以测量股骨更佳。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治疗应肝肾同补加以活血化瘀。⑥不能简单的将骨密度的测值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依据。⑦血瘀贯穿整个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整个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