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6h】

针刺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分组方法

2.2治疗方案

3观察指标

3.1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

3.2 吞咽困难评价标准

3.3疗效判定标准

3.4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措施

4 统计学处理

5技术路线

6 研究结果

6.1基本资料对比

6.2 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6.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6.4安全性分析

讨论与分析

7.1中西医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7.2 选穴依据

7.3 关于研究方法讨论

7.4研究结果分析

7.5 机制探讨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综述1: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认识与治疗

参考文献

附件1:中医中风诊断标准

附件2:穴位定位表

附件3:随机数字表

附件4:病历报告表

附件5:知情同意书

附件6:疗效指标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希望通过对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器治疗本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提供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缩短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脑卒中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方法:
  将在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中风后吞咽障碍住院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0例治疗组及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符合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同时通过排除标准筛查的合格病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针刺治疗选用石学敏主编《针灸学》取穴及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器治疗,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的临床表现选取不同的穴位,主要穴位:咽后壁、金津、玉液、左右上廉泉(位于上廉泉穴左右各旁开0.8寸,为舌II针和舌 III针)、天突、风池、翳风、列缺、照海;针刺取穴,时间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每次1~2min,每日一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天,同时配合吞咽治疗仪器进行治疗,共4个疗程。对照组接受单纯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评定法及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比较,观察两组疗效情况。
  结果:
  1、基本资料对比: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中风类型等进行对比,分布均匀,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障碍评价标准在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从临床疗效来看,治疗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分级,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器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单纯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分,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器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组优于单纯针刺组。
  结论:
  通过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后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器组和单纯针刺组组内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均有疗效。经治疗后通过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价疗效评估后,两组间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器综合疗法疗效果更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该疗法安全有效,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