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以川东北地区为例
【6h】

海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以川东北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引言

第2章区域构造特征

第3章层序地层

第4章海相碳酸盐沉积模式与沉积相

第5章储层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第6章储层预测技术

6.1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6.2长兴—飞仙关组储层横向预测——以川东北宣汉达县地区为例

6.2.1鲕滩相储层预测基础

6.2.2模型正演与地震响应分析

6.2.3储层横向分布预测

6.2.4含油气性探索研究

6.3飞仙关组储层预测成果及评价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的油气富集区,主要产层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早期油气勘探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勘探对象,目前大部分构造圈闭己被钻探,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勘探对象的勘探成功率越来越低。目前,我国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已形成了理论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功。海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还刚起步,为此提出海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思路、技术和方法,并在川东北地区进行了实践。 海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以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为目的层,以寻找隐蔽的地层、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为勘探对象,研究思路以区域构造研究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等方法,利用区内(川东北)及邻区钻井成果、地质调查成果研究主要目的层沉积期(长兴-飞仙关期)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及礁、滩相展布规律。通过沉积相模式的建立,认识到川东北地区沉积模式及相带展布受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演化阶段主控因素和气候、基底断陷等辅控因素的制约,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形成了多种沉积格局,其沉积模式与威尔逊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有很好的对应性,即川东北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具有6种沉积模式:盆地沉积、陆棚沉积、台地边缘礁滩、缓坡沉积、台地沉积、台地蒸发沉积模式。通过储层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分析,指出台地边缘礁滩—台地相水体较浅,水动力较强,易发育鲕滩储层,是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特别是台地边缘礁滩相,生物礁、礁滩白云岩储层发育,储层厚度一般较厚,且紧邻深水陆棚相区或盆地相区,油气源丰富,是寻找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最后在有利相带内以地质模型为指导,利用地震相分析与特殊处理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地质、钻井、测井、地震多学科综合进行储层横向预测,圈定了储层发育区,确定了主要储层类型—渡口河、铁山坡、毛坝、建南四种飞仙关组鲕粒滩(坝)有利的储层类型,及普光飞仙关—长兴组白云岩礁滩组合有利的储层类型。通过钻探,发现了目前四川盆地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