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003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6h】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003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沉积相分析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清水河组一段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流程图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概况

2.2 区域沉积背景

2.3 地层特征

第3章 清水河组一段小层划分与对比

3.1 小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

3.2 小层划分和对比

3.2.1 标志层的选定

3.2.2 单井划分结果

3.2.3 小层对比

第4章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4.1 沉积相标志

4.1.1 岩性标志

4.1.2 测井相标志

4.2 沉积微相划分

4.2.1 辫状河道微相

4.2.2 砂坝

4.2.3 溢流沉积

4.3 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4.3.1 L613井单井相分析

4.3.2 L801井单井相分析

4.3.3 L802井单井相分析

4.4 剖面沉积微相分析

4.4.1 L102-L108东西向剖面

4.4.2 L301-L308东西向剖面

4.5 平面沉积微相分析

4.5.1 K1q14沉积微相分布

4.5.2 K1q13沉积微相分布

4.5.3 K1q12沉积微相分布

第5章 储层特征研究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5.1.1 储层岩石类型及特征

5.1.2 碎屑成分特征

5.1.3 填隙物特征

5.1.4 岩石结构特征

5.2 孔隙结构特征

5.2.1 孔隙类型

5.2.2 孔隙结构参数

5.3 物性特征

5.4 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5.4.1 沉积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5.4.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5.5 有利储层分布

5.5.1 储层分类标准

5.5.2 单井储层分类

5.5.3 储层平面展布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次研究充分掌握和收集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结合钻井资料、测井解释、岩心描述及录井资料,在确定标志层的基础上,对全区各完钻井进行逐井划分和对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对红003井区清水河组油层进行地层划分对比。
  根据岩芯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小层为研究重点对象,对其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详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识别出红山嘴油田红003井区清一段主要为冲积扇扇中亚相,可识别出辫状河道、砂坝、溢流沉积三个微相,其中砂坝微相为本区油藏主要的储层分布相带。
  通过对研究区储层铸体薄片和岩石薄片观察分析,发现储层主要发育不等粒岩屑砂岩、砂砾岩、砾岩,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根据压汞数据统计分析,认为红003井区清一段储层中不同的岩性,物性有较大差异,岩石颗粒越细,储层孔隙度越大,对于渗透率而言,粗砂岩最高,其次为砂砾岩,细砂岩和中砂岩渗透率相对最低。通过对储层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表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储层宏观展布和发育特征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综合分析前人对清水河组储层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储层“四性关系”和储层下限,确定了清水河组储层分类标准,将清水河组一段储层分为Ⅰ、Ⅱ、Ⅲ、Ⅳ类。分类结果表明K1q11和K1q12小层基本无储层,主要起盖层作用,在K1q12内局部分布Ⅲ类储层,K1q13和K1q14小层内储层以Ⅰ、Ⅱ为主,通过分析研究区单井储层分类结果,结合各小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建立了储层平面分布图,为红山嘴油田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