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地理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价
【6h】

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地理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研究进展

1.4 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进展

1.4.1 生物多样性评价国际研究活动

1.4.2 生物多样性评价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

2.1.3 地形地貌

2.1.4 气候

2.1.5 植被

2.1.6 水系

2.1.7 土壤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状况

2.3.1 丰富的物种资源

2.3.2 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2.3.3 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

第三章 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地理格局研究

3.1 前言

3.2 数据与方法

3.2.1 物种分布数据

3.2.2 环境数据

3.2.3 相关分析

3.2.4 聚类分析

3.2.5 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格局

3.3.2 野生脊椎动物及主要类群物种丰富度一致性

3.3.3 野生脊椎动物物种地理分布相似度格局

3.3.4 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3.5 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最优线性模型筛选

第四章 甘孜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价

4.1 前言

4.2 评价单元

4.3 研究方法

4.3.1 数据来源

4.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4.3.4 评价指标含义与计算方法

4.3.5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4.3.6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7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指数

4.4 评估结果

4.4.1 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

4.4.2 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

4.4.3 野生脊椎动物物种特有性

4.4.5 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

4.4.6 自然生态系统濒危性

4.4.7 净初级生产力

4.4.8 归一化植被指数

4.4.9 总体评价结果

4.5 讨论与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A 甘孜藏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名录

附录B 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特有种名录

附录C 甘孜藏族自治州野生动物受威胁物种名录

附表D 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各环境因子数据表

展开▼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屏障,对于支撑整个地球生命支持系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和地理空间格局分布的研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手段,通过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并对其汇编、收集、评估,可以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育管理和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不同尺度上,科学评价生物多样性是解决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最佳配置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本文选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利用收集整理的该州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数据库,该州有野生脊椎动物652种,其中,爬行纲有31种,两栖纲有30种,鱼纲30种,哺乳纲125种,鸟纲436种,结合气候、植被、地形等共27个环境因子信息,探讨了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及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基于收集的文献资料确定该州各县域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物种类群主要集中分布于康东大渡河流域地区,康定、泸定是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最丰富的县域,分别有429种和365种。乡城县、新龙县、和稻城县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较低,分别有190种、185种、197种。
  (2)以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分布数据为依据对野生脊椎动物及不同类群物种丰富度进行相关分析,考察了各类群物种丰富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显示除了两栖纲外,各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与总的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均成显著相关关系,R≥0.667,P<0.01,各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的共变趋势不一致。
  (3)采用聚类分析法对野生脊椎动物在各县域的分布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各县域野生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区系相似性,各类群大多数县域在0.4水平下聚合。聚类分析结果来看,物种的分布有依据地形地貌来进行聚类的特点,还随着气候、植被垂直带谱的变化聚合成不同的类群,另外,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地理分布格局还与河流、湖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联系。
  (4)基于野生脊椎动物在各县域分布的数据源,利用甘孜州丰富多样的温度、降水、海拔等环境信息,探讨了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及其主要类群物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假说分析了野生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形成的主导因子。结果显示:各类群物种丰富度与同一环境因子相关系数差异显著,各类群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共变趋势并不是完全一致。以海拔变幅表征的生境异质性是甘孜州野生脊椎动物丰富度格局的主导因子。各类群物种丰富度格局的主导因子因类群而不同,两栖纲筛选出的最佳模型包括年降水量和最冷月最低温两项,解释率66.5%。爬行纲筛选出的最优线性模型包括海拔变幅、等温性、最湿季降水量3项,解释率87.6%。哺乳纲筛选出的最佳模型包括4项,为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覆盖类型斑块数、最低海拔、温度季节性,解释率85.7%。鱼类动物筛选出的最优线性模型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1项,解释率21.8%。鸟类动物筛选出的最优线性模型包括海拔变幅1项,解释率29.5%。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估中,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选择物种层次和生态系统层次的8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脊椎动物丰富度指数、特有性指数、濒危性指数、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自然生态系统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自然生态系统濒危性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净第一生产力(NPP)指数,然后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值,对该区的县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现状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康定县、理塘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综合评估指数最高;综合评分指数大于0.65,得荣县、乡城县评估指数最低,综合评分指数小于0.4。与我们的评估结果相比,甘孜州各县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比较合理。康定县、理塘县自然保护区分布面积最大,分别占该县域面积的44%和27%,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的保护。甘孜县和色达县为综合评估指数较高地区,但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面积极小,建议增设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