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纳屋错地区岩浆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6h】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纳屋错地区岩浆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题目来源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4 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1 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T3R)

2.2.2 侏罗系木嘎岗日岩群(JM)

2.2.3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J3K1s)

2.2.4 下白垩统去申拉组火山岩(K1q)

2.2.5 古近系牛堡组(E1-2n)

2.2.6 第四系(Q)

2.2 区域构造背景

2.2.1 构造单元划分

2.2.2 区域演化历史

2.3 岩浆岩分布特征

2.3.1 中酸性侵入岩

2.3.2 中-基性火山岩

第3章 中酸性侵入岩特征

3.1 岩体分布与岩石学特征

3.1.1 缝合带内中酸性侵入岩

3.1.2 盐湖复式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2.1 主量元素

3.2.2 微量元素

3.2.3 稀土元素

3.3 锆石U-Pb测年

3.1.1 缝合带内中酸性侵入岩U-Pb测年

3.3.2 盐湖复式岩体的U-Pb年代学

第4章 中基性火山岩特征

4.1 岩石及岩相学特征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特征

4.2.3 稀土元素特征

4.3 去申拉组同位素测年

第5章 岩浆岩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5.1 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及造环境分析

5.1.1 构造环境分析

5.1.2 岩石成因

5.2 中基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第6章 岩浆活动构造意义探讨

6.1 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俯冲方向

6.2 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俯冲时间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图版说明

图版Ⅰ

图版Ⅱ

展开▼

摘要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纳屋错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及早白垩世去申拉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等研究工作,查明了主要岩石类型、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并探讨了该区的岩浆活动及构造环境,讨论了该区班-怒特提斯洋的俯冲极性。
  缝合带内中酸性侵入岩以闪长玢岩为主,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斜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零星出现,均属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LREE富集而HREE亏损的右倾模式,微弱的Eu负异常,表明岩浆分异程度较低,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HFSE)Rb、K、Ba,亏损高场强元素(LILE)Nb、Ta、Ti、P,曲线总体呈平坦型,显示出岛弧钙碱性系列岩体特征和演化趋势。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显示既有火山弧花岗岩,也有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说明其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斯洋壳的俯冲阶段。
  缝合带南侧盐湖复式岩体中酸性侵入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显示轻稀土较富集的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显示壳幔型物源特点。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呈向右缓倾的模式,具俯冲带岩浆作用岛弧型特征。在构造判别图解上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VAG区域,岛弧型特征明显,说明其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南向俯冲阶段的活动大陆边缘。缝合带内和盐湖复式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岩石成因均来自俯冲带地幔锲的部分熔融,并受到来自俯冲板片沉积物熔体的交代。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缝合带内石英闪长玢岩年龄值为104.5Ma,盐湖复式岩体的钾长花岗岩年龄值为100.7Ma,石英二长闪长岩年龄值为108.3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可知其它们的成岩地质时代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说明其形成于俯冲岩浆弧环境,为岩浆弧花岗岩类岩石。
  早白垩世去申拉组火山岩主要为一系列的中基性火山岩,其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弱富集型的右倾型,Eu呈现弱异常;微量元素整体上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ES),具有明显岛弧火山岩特点。说明其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南向俯冲的消减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