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额济纳旗黑鹰山少斜沟-苦泉沟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史探讨
【6h】

内蒙古额济纳旗黑鹰山少斜沟-苦泉沟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史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思路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思路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3 下石炭统白山组(C1b)

2.1.5 新近系上新统苦泉组(N2k)

2.1.6 第四系(Q)

2.2 侵入岩

2.3 火山岩

第3章 区域构造及其特征

3.1 大地构造位置

3.2 构造单元划分

第4章 构造层及构造形迹

4.1 构造层划分

4.1.1 前中生代构造层划分

4.1.2 中-新生代构造层

4.2 构造变形特征

4.2.1 旱山残留微陆块的构造形迹

4.2.2 少斜沟南早古生代岩浆弧的构造形迹

4.2.3 少斜沟-白梁早石炭世边缘海的构造形迹

4.2.4 黑条山-苦泉沟晚古生代岩浆弧的构造形迹

4.2.5 中-新生代地质体的构造形迹

第5章 构造变形序列及构造演化史探讨

5.1 构造变形序列

5.1.1 前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序列

5.1.2 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序列

5.1.3 华力西期构造变形序列

5.1.4 印支期构造变形序列

5.1.5 燕山期构造变形序列

5.1.6 喜山期构造变形序列

5.2 构造演化史探讨

5.2.1 古元古代

5.2.2 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

5.2.3 晚古生代中晚期

5.2.4 中生代早期

5.2.5 中新生代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是重要的构造带,少斜沟-苦泉沟一带的地质工作程度薄弱,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详细调查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形迹,对构造演化史进行探讨。研究区位于北山造山带东段中部,夹于晚古生代的红石山-蓬勃山基性-超基性岩带和明水-石板井-小黄山蛇绿岩带之间。区内记录的最古老的构造形迹为北山岩群的原始层理构造被构造置换;古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质体被晚古生代地质体侵蚀或构造改造,以残留体或断片状产出;晚古生代北山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区内沉积了边缘海盆地环境的火山-沉积岩,发育与俯冲-碰撞-后碰撞作用有关的岩浆岩,发育一系列近于东西走向的脆-韧性断裂带;印支期,区内转入后造山环境,这一时期的构造形迹以脆性断裂为主;中-新生代,区内为高原隆升及调整转换阶段,形成了现在的地形、地貌格局。
  前人对北山地区的构造单元划分争议较大,根据区内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构造改造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所处的北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二级构造单元属于旱山陆块,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均不能限制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将研究区的三级构造单元归于旱山-黑条山活动陆缘增生带。不同时代的地质体受岩石能干性差异和所处的构造部位差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构造改造,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构造层次的构造形迹,对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