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奉节天坑地缝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旅游开发研究
【6h】

奉节天坑地缝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旅游开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地质遗迹研究现状

1.4.2 国内地质遗迹景观研究现状

1.4.3 天坑类景区研究现状

1.4.4 奉节地区旅游开发趋势及天坑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区范围与地理环境分析

2.1 研究区范围

2.2 地理环境分析

2.2.1 区域地质背景

2.2.2 地貌现状

2.2.3 气候条件

2.2.4 水文环境

2.2.5 土壤现状

2.2.6 生物多样性

2.3 人文地理环境

第3章 奉节天坑地缝景观特征分析

3.1 景观资源的类型

3.2 景观特征

3.2.1 地质构造

3.2.2 古生物化石

3.2.3 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

3.2.4 水体景观

3.2.5 环境地质遗迹景观

3.3 景观评价

3.3.1 定性评价

3.3.2 定量评价

第4章 奉节天坑地缝地区旅游开发

4.1 研究区旅游现状

4.1.1 旅游业发展现状

4.1.2 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4.2 同类型景区的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4.2.1 天坑类景区

4.2.2 典型峡谷类景区

4.2.3 自然保护区类景区

4.2.4 开发成功经验与启示

4.3 专项保护工程

4.3.1 地质遗迹景观分区分级保护

4.3.2 生物多样性保护

4.3.3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

4.3.4 人文景观保护

4.4 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4.4.1 地质科普旅游

4.4.2 地质生态观光旅游

4.4.3 地质探险旅游

4.4.4 低空观光旅游

4.4.5 民俗风情文化旅游

4.5 旅游线路整合

4.5.1 内部精品旅游线路

4.5.2 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奉节天坑地缝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奉节县东南部,是七曜山山脉与巫山山脉中的一部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多样,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要代表,其中以世界上形态典型、规模最大的小寨天坑与奇特的天井峡地缝式岩溶峡谷为导向型景观,极具典型性和独特性,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与普及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但是研究区内资源敏感性强,生态系统较脆弱,由于长期以来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认识,面临着地质遗迹的保护、科普和旅游开发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旅游产品停留在观光阶段,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使得其知名度、旅游发展远远落后于同地区的武隆天坑地缝景区、云阳龙缸天坑景区等竞争者。
  本文主要以奉节天坑地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区域背景环境的分析,对研究区内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对奉节天坑地缝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旅游开发措施。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选题背景和意义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域地质遗迹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区域概况,包括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生态和气候水文特征。第三部分,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研究了奉节天坑地缝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和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古生物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5大类等。第四部分,通过系统总结归纳奉节天坑地缝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现状和地质旅游情况,指出了其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现存的各种问题,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构想。第五部分,通过结论指出了论文取得研究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