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东北三叠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研究
【6h】

川东北三叠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杂卤石成因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杂卤石地质工作现状

1.3 研究区自然经济及交通位置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完成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完成工作量

2.1 区域地层

2.2 含杂卤石地层特征

2.3 区域构造

2.4 遥感解译特征

第3章 杂卤石典型矿床及矿石特征

3.1.1 渠县农乐杂卤石型钾盐矿矿床

3.1.2 川红81井杂卤石型钾盐矿矿床

3.2 含矿岩系特征

3.3 杂卤石矿石类型及特征

3.3.1 杂卤石矿石类型及基本特征

3.3.2 含矿层地震反射特征

3.3.3 含矿层测井解释特征

第4章 含杂卤石层沉积环境

4.1 含杂卤石剖面类型

4.2 沉积体系

4.3 岩相古地理特征

4.3.1 沉积背景

4.3.2 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4.3.3 重点层段岩相古地理

第5章 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

5.1 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

5.1.1 有利成矿时期及成矿位置

5.1.2 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分析

5.2 杂卤石成因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钾盐是关系国家农业安全、经济建设和资源安全的战略性紧缺资源,杂卤石作为典型的难溶性钾盐矿物是钾盐潜力资源。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地层中蕴藏有极其丰富的杂卤石资源,关于其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有多种不同看法,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研究上述问题对指示川东北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盆地钾盐勘探,揭示四川盆地海相蒸发岩的演化,丰富和完善中国海相成钾机制研究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价值。随着现代地质学的发展,有必要将沉积相分析、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地球物理等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引入到此问题的研究中。
  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川东北地区已有盐/钾、油/气勘探、区域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地球物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勘查测量、采样分析、钻测井资料分析等综合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前人基础地质资料,结合实地地质调查工作,在详细研究川东北地区地质剖面及钻井剖面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对比盐/钾井、油/气井资料,进一步厘定川东北地区杂卤石矿层的地层及构造特征: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含杂卤石地层主要为中下三叠统雷口坡组(T2l)及嘉陵江组(T1j),主要有2个成矿期:嘉陵江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4-2),嘉陵江组五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5-2)~雷口坡组一段第一亚段沉积期(T2l1-1),主要含矿岩系有三类:T1j4-2T1j5-2、T2l1-1含矿岩系;剖面类型为T1j5-2~T2l1-1型(包括T1j4-2型)含盐剖面。
  2、通过对典型剖面的野外观察,根据岩相组合特征、沉积构造、薄片鉴定等研究,结合测井、地震资料分析,确定川东北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属于浅水碳酸盐岩-蒸发岩台地,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主要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形成蒸发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等3种主要的沉积相,重点层段T1j4-2、T1j5-2与T2l1-1段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环境。以三级层序或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件。
  3、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北地区三叠系杂卤石矿层形成条件与诸多因素(如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盆地系统等)皆有关联,其成因复杂,原生及交代成因兼而有之,既可能有富K+、Mg2+卤水交代石膏及硬石膏或其他盐类矿物,也可能有不同水体的混合掺杂;T1j4-2时期长寿-垫江地区、Tj5-2~T2l1-1时期南充-广安-渠县,垫江一带具备形成杂卤石矿层的可能性。

著录项

  • 作者

    李文博;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阳正熙;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9.211;
  • 关键词

    钾盐; 杂卤石矿层; 岩相组合; 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