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藏斯弄多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6h】

西藏斯弄多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研究现状

1.2.2 铅锌矿床中银赋存状态研究现状

1.2.3 银的富集机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地质特征

3.2.1 矿体类型、规模及产状

3.2.2 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2.4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第4章 银的赋存状态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方法

4.2 独立银矿物

4.2.1 硫砷铜银矿

4.2.2 辉银矿

4.2.3 深红银矿

4.2.4 螺状硫银矿

4.2.5 自然银

4.3 类质同象银

4.3.1 含银硫砷铜矿

4.3.2 其他不可见银

4.4 金属硫化物中银赋存

4.5 可见银矿物嵌布特征

4.5.1 裂隙银

4.5.2 粒间银

4.5.3 包裹银

第5章 银的富集机制探讨

5.1 含银成矿流体性质

5.2 铁锰碳酸盐及碧玉成因分析

5.2.1 铁锰碳酸盐及碧玉特征

5.2.2 铁锰碳酸盐及红色碧玉成因分析

5.3 银元素的迁移、沉淀及富集

5.3.1 银的迁移及沉淀

5.3.2 银矿富集机理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完整地记录了中-新生代新特提斯大洋俯冲-陆陆碰撞-碰撞伸展过程中的岩浆-构造-成矿演化过程,并伴有一系列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的Cu、Pb、Zn、Au、Ag、Mo等矿床的发育产出。前期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成矿带内多个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限、成矿机制、成矿模式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资料。然而,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在整个西藏地区发育较少,其研究相对较薄弱。斯弄多是冈底斯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内发现的首例具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特征的银铅锌矿床。本文以斯弄多矿床伴生及独立银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野外地质调查、地质编录、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显微微区成分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手段,重点对矿区的贵金属银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研究,旨在分析探讨矿区矿化元素的元素迁移沉淀规律和富集机制,为矿石选冶和矿山开采提供理论基础,提升矿床的综合经济利用价值。
  斯弄多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南缘弧背断隆带上。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一套古新世典中组流纹斑岩、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和第四系,赋矿地层为典中组火山岩。矿区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火山机构旁的环形构造和张性断裂系统。矿区岩浆岩广泛发育分布,主要包括凝灰岩(64Ma)、英安岩(62Ma)、流纹岩(65Ma)等火山喷出岩及花岗斑岩岩脉(12Ma)。矿区发育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体、热液脉型铅锌矿体和独立银矿体等多种类型矿体,矿体形态主要呈不规则状、脉状和透镜状。其中,独立银矿体主要发育于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体的上盘位置,空间上与铁锰碳酸盐和碧玉等矿物密切相关。矿石构造主要包括脉状-网脉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结构主要包括交代结构、结晶结构和碎裂结构等。金属矿物主要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菱铁矿、菱锰矿和独立银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玉髓、伊利石、石英、方解石、冰长石等。围岩蚀变类型包括伊利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发育典型的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绢云母-冰长石-伊利石、玉髓-石英-碧玉和铁锰碳酸盐-方解石。根据成矿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物相互穿插关系,可将矿床的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1)闪锌矿-黄铜矿-硫砷铜矿-黄铁矿-石英成矿阶段(2)方铅矿-闪锌矿-独立银矿物成矿阶段、(3)黄铁矿-石英-方解石成矿阶段。
  研究结果表明,斯弄多矿区银元素以独立银矿物相和类质同象两种形式赋存。(1)独立银矿物。主要为辉银矿、硫砷铜银矿,少量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自然银。其中,辉银矿、硫砷铜银、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等主要呈裂隙银或粒间银形式发育于碧玉、铁锰碳酸盐颗粒间隙中;此外,可见自极少的自然银或辉银矿呈包裹银形式发育于早期硫砷铜银矿中。(2)类质同象不可见银。主要赋存于硫砷铜矿中,形成含银硫砷铜矿。银矿物主要形成于方铅矿-闪锌矿-独立银矿成矿阶段,其成矿流体具中低温、低盐度特征,金属离子Ag+、Pb2+、Zn2+、As+等主要以S2-、(S2O3)-、HS-等硫的络合物形式发生迁移,随着成矿阶段的逐渐演化和流体沸腾作用,其温度、压力、酸碱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骤然变化,致使硫的络合物不稳定而发生分解,Ag+、Pb2+、Zn2+等金属离子得到新的释放,并在有利的成矿部位发生沉淀,最终富集成矿,形成多种矿物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