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刘少椿与古琴艺术
【6h】

刘少椿与古琴艺术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生平背景及琴事拾要

第一节 生平背景

第二节 琴事拾要

第二章 操缦初探

第一节 《平沙落雁》

第二节 《梅花三弄》

第三节 《龙翔操》

第四节 《酒狂》

第五节 《墨子悲丝》

第六节 《良宵引》

第七节 《梧叶舞秋风》

第八节 《山居吟》

第九节 《樵歌》

本 章 小 结

第三章 琴学操缦精神与风格的形成与体现

第一节 琴学操缦精神与风格的形成

第二节 琴学操缦精神与风格的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陕籍琴人“刘少椿”(1901—1971)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琴家之一,生于陕西富平,后随父定居扬州。他一生跌宕起伏,经历过几次社会变革。刘少椿曾向广陵琴家孙绍陶学习琴艺三年,是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他经常参加江浙地区的雅集,曾在南京乐社、南京艺术学院等地担任古琴教师。通过对刘少椿所遗留的九首音响资料的曲谱与音频情况分析,其左手操缦技法的细腻丰富与走手虚音的运用,体现出其扎实、不凡的操缦功底和质朴古拙、独树一帜的操缦风格。在继承师学的同时,其北人南育的性格特质与诸多艺术领域的深入研学,通过武术的气道、昆曲的神韵、书法的意趣以及养生的理念等多方面不断的融汇,浑然为一体,以琴曲操缦的形式将气力、腔韵等充分体现,形成了他独有的人文精神风貌。从刘少椿遗留的文述和后世的评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古琴音乐文化价值的论述及技法与曲意并重的严谨学术与教学态度,是其琴学操缦精神与风格的体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生平背景、琴事拾要、操缦简析、人文结构等方面的深入学习,对其琴学操缦精神与风格的形成与体现做以探析。试图呈现出一个尽可能接近于历史风貌的琴人刘少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