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传承中求发展—试论民族唱法对“原生态”民歌的吸收与借鉴
【6h】

在传承中求发展—试论民族唱法对“原生态”民歌的吸收与借鉴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艺术风格与三种唱法

第一节 艺术风格

第二节 三种唱法

第二章 原生态民歌发展历程与基本特点

第一节 原生态民歌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功能

第三节 原生态民歌与舞台民歌

第三章 民族唱法对原生态唱法的吸收与借鉴

第一节 20 世纪的民歌研究与民族唱法的形成

第二节 原生态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影响

第三节 民族唱法对原生态唱法的吸收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原生态民歌”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分析“民族唱法”对“原生态民歌”的吸收与借鉴。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在具体的写作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笔者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艺术风格”与“演唱方法”,我们认为“原生态民歌”属于“艺术风格”的范畴,而“民族唱法”则属于“演唱方法”(也就是演唱的技术问题)。我们要研究“民族唱法”对“原生态民歌”的吸收与借鉴,必然只能从技术层面入手。
  第二,笔者从历史层面入手,细致地梳理了我国“民歌”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具体而言,就是区分了“原生态民歌”、“乡土民歌”、“舞台民歌”等等民歌品种的相同与不同、共性与特性,找到了从传统民歌到舞台民歌的发展轨迹。笔者还从民歌文化属性、艺术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民歌舞台化的过程其实正是社会发展的写照与反映。
  第三,笔者从演唱的技术入手,深入剖析原生态民歌与舞台民歌的关系,并借用张佩吉先生对原生态唱法的十四字概括:“真、假;放、收;摇、擞、颤;滑、甩;花舌;夯;泛”,结合大量的实例来分析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方式及特点,并阐述了民族唱法对原生态唱法的吸收与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