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适应与中心转移——上海近现代文化竞争与空间变迁的都市人类学分析
【6h】

文化适应与中心转移——上海近现代文化竞争与空间变迁的都市人类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选题的背景

二.关于都市人类学方法

三.前人对上海的相关研究

四.论文的目标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都市变迁的空间意涵:文化的移入及适应(Acculturation)

一.关于文化的变迁及适应

二.都市空间与社会文化意涵

第二节上海都市的文化竞争与场景转换

第三节上海的都市人类学研究视角:意义与架构

一.殖民城市与后殖民理论范式

二.分割的城市与被争夺的城市

三.论文架构

第二章华界中心-老城厢:豫园地段演化的历史场景分析

第一节五方杂处的老城厢

一.上海县城的传统风貌

二.五方杂处与文化上的灵活多元

三.从县城到老城厢

第二节“场所精神”,老上海的庙园节场

一.发展沿革简述

二.老上海的庙园节场

三.场所精神:传统宗教和风土乡俗

第三节角色转变:从风土乡俗到“海派”市井

一.开埠前:庙市的形成及其墟市化

二.开埠后:市井生活的场所

第三章租界中心——外滩地段:都市空间竞夺的历史场景分析

第一节“外滩源”:新教文化与“摩登”空间

第二节外滩的双重含义

一.“外滩”地名的由来

二.从“无意识、无差异”的移植到“有意识、多元化”的选择——外滩建筑形式风格演变

三.外滩的双重含义

第三节租界内外的空间竞夺

一.外滩建筑群中的特殊竞争

二.租界-县城(老城厢):两种不同的城市场景和生活形态

三.空间的竞夺与文化的变迁

第四节租界空间的文化差异

第四章华界新中心——江湾五角场:市政空间转移与中国文化复兴

第一节抗战前后的几项都市都市计划(1927-1949)

一.《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和《大上海计划》

二.日占时期的《上海新都市建设计划》

三.抗战胜利后的《大上海都市计划》

第二节“中国复兴”的都市心态与空间形态

一.国民政府《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和《大上海计划》的主要意图与新市政中心的选址

二.规划道路与命名

三.城市空间与建筑的“中国复兴”

第三节意义和局限

一.《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和《大上海计划》的矛盾性

二.《大上海都市计划》

三.梦中的“中国复兴”

第五章回返上海近代历史中心:当代语境中的都市空间遗产与文化竞夺

第一节从跑马场到市政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场景转换

一.昔日娱乐中心:租界中的跑马场

二.“城市的客厅”:新型市政文化中心

三.历史场景转换的文化内因

第二节“两岸三角”的中心格局与历史空间的文脉窘境

一.外滩空间意涵的重新建构

二.浦东:新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三.都市历史空间的文脉窘境:以城隍庙、豫园为例

第三节后殖民语境中的都市空间走势与跨国界的文化竞争

结语:谁的文化?——上海都市中心的转移与都市主导文化的变迁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代上海,开埠和西方租界的设立,颠覆了原有传统的城市格局和社会秩序,上海由一个传统市镇向近代化大都市迅速转型,“上海”的概念,日益扩大,并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都市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的城市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的中心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转移,转移的路径大致如下:老城厢的城隍庙、豫园——租界的外滩、南京路一带——江湾五角场的上海特别市市中心——人民广场。本论文试从都市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把上海的城市空间视为被不同文化分割和竞争的对象,将规划和建筑视作都市中实施社会控制的工具,关注城市空间转换的过程,及其所折射的城市文化的历史变迁。在行政分裂的近代上海,城市中心的转换,反映出了不同文化群体,尤其是华洋双方对上海城市空间主导权的竞夺;上海解放后,行政统一的上海,城市空间的竞争演变为不同文化主题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及不同辖区之间的发展竞争。对历史上形成或未真正形成的这几个“中心”的分析,分别构成了论文的主要论述框架:“华界”中心-上海老城厢的城隍庙豫园地区,曾是县城的中心,也是地区的庙园节场,对从县城的中心到“海派”市井的地位的转换的论述是论文第二章的主要内容。“租界”中心-外滩地区,对租界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景观、建筑文化及其反映的多种文化和政权对上海空间主导权的争夺,是论文三章的主要内容。 “华界新中心”——五角场地区,对这一“夭折”的中心的历史及其反映的市政空间转移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分析,是论文第四章的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人民广场。1949年后上海城市空间的主导景观及其反映的城市文化主题的变迁,城市中心向几何中心的复归,以豫园、城隍庙为代表的历史空间在今天的城市空间中面临的困境,和新的跨国界文化竞争在城市空间的表现,是论文第五章的主要内容。关键词:上海,都市空间,中心转移,文化竞争,都市人类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