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的建筑——上海八个文化建筑过渡空间的公共性调查
【6h】

城市的建筑——上海八个文化建筑过渡空间的公共性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及目的

1.1.1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的目的

1.1.3研究背景及现状

1.2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文化建筑

1.2.2过渡空间

1.2.3公共性

1.3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3.1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分类

1.3.3研究方法

第2章建筑过渡空间公共性的评价

2.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2.1.1过渡空间的组成部分

2.1.2过渡空间的构成模式

2.1.3过渡空间的特征

2.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2.2.1活动类型

2.2.2活动模式

2.2.3活动特征

2.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第3章案例的调查分析

3.1上海美术馆

概况

3.1.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3.1.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3.1.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3.2上海大剧院

概况

3.2.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3.2.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3.2.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3.3上海博物馆

概况

3.3.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3.3.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3.3.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3.4上海图书馆

概况

3.4.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3.4.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3.4.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3.5上海展览中心

概况

3.5.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3.5.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3.5.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3.6上海雕塑艺术中心

概况

3.6.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3.6.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3.6.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3.7上海科技馆

概况

3.7.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3.7.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3.7.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3.8上海东方少年宫

概况

3.8.1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

3.8.2非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活动

3.8.3空间与活动的统一

第4章结语

4.2改进策略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上海八个文化建筑一览表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八个文化建筑进行研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过渡空间从物质要素——过渡空间的构成,和非物质要素——人的活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后,综合两个层面的研究成果,从空间与活动的统一角度对过渡空间的公共性给出最终评价。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提出研究问题及相关概念;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应用第二章的理论框架对八个实例进行调查研究与评价:第四章对前面的研究做出总结和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陈羽;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 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蔡永洁;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文教区规划;
  • 关键词

    文化建筑; 过渡空间; 公共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