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再生研究(1880-1940)——以工部局宰牲场(1933老场坊)的再生为例
【6h】

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再生研究(1880-1940)——以工部局宰牲场(1933老场坊)的再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导论

1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对相关定义的界定

3案例的选择

4研究的方法与论文结构

第一章混凝土工业建筑发展的源与流

1.1混凝土建筑发展概况

1.1.1混凝土的历史

1.1.2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发展

1.2上海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历史回顾

1.2.1上海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发展

1.2.2上海混凝土工业厂房的回顾

1.3上海优秀混凝土工业建筑的生存现状

1.3.1上海近代优秀混凝土工业建筑现状

1.3.2上海近代优秀混凝土工业建筑地图

第二章混凝土工业建筑改造相关的政策法规与再生模式

2.1混凝土工业建筑的价值分析

2.1.1建筑学价值

2.1.2历史价值

2.1.3技术价值

2.1.4经济价值

2.2上海混凝土工业建筑保护与再生的相关法律法规

2.2.1上海与工业建筑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

2.2.2现行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相关保护法规对改造行为的限制

2.2.3现行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相关保护法规政策的完善与实施

2.3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开发模式

2.3.1由政府推动的开发模式

2.3.2由民间推动的开发模式

2.4混凝土工业建筑的改造方式

2.4.1受保护的混凝土工业建筑的改造方式

2.4.2普通混凝土工业建筑改造方式

2.4.3厂房环境的整体更新

2.5再开发项目的公众参与

2.5.1功能业态选择

2.5.2再开发过程的公众参与性

2.5.3再开发成果的公众开放性

第三章实证研究: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再生对策

3.1工部局宰牲场的改造背景与前期策划

3.1.1工部局宰牲场的改造背景

3.1.2前期分析及核算

3.1.3工部局宰牲场的开发管理

3.2工部局宰牲场的改造设计

3.2.1外围护结构改造设计

3.2.2体系改造

3.2.3细部处理

3.2.4工部局宰牲场的改造成果

3.3比较研究

3.3.1功能定位的对比

3.3.2开发模式的对比

3.3.3设计手法的对比

3.3.4小结

第四章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改造的技术选择

4.1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加固与修复

4.1.1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4.1.2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4.1.3混凝土结构的修复与改造

4.2综合节能设计

4.2.1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4.2.2设备系统的节能设计

4.3案例分析

4.3.1老场坊的结构检测与加固

4.3.3老场坊的建筑风貌的整治修复

4.3.4老场坊的节能设计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5.1政策法规与政府监管的改进

5.1.1相关政策法规的不足与改进

5.1.2政府监管的改进

5.1.3政府相关政策的透明性

5.2改造与再生设计的策略改进

5.2.1功能业态控制

5.2.2改造手段选择

5.2.3改造的技术选择

5.3混凝土工业建筑再生项目的应对策略

5.4对工业建筑遗产改造更新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从此,由外商创设的近代工业开始进入上海。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上海近代工业在企业数量、技术装备、工厂管理等方面都在全国确立了优势地位,近代上海成为中国工业的重要基地,大量的混凝土工业建筑被建造。建国后,上海经历了数次产业结构调整,大量的工业用地和混凝土工业建筑被废弃和置换,更新的需求凸显。混凝土工业建筑具有结构可塑性好,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改造维护简便等优点,在上海的工业建筑改造与更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选取了工部局宰牲场(1933老场坊)的改造作为主要的研究样本,从多角度观察了上海混凝土工业建筑的保护及再生策略,研究了混凝土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模式、设计、细部处理,探讨了可以应用的技术可能,并与相关的案例做了对比分析,力图为当前和未来更多的混凝土工业建筑保护与更新项目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关键词:保护 混凝土工业建筑 改造 更新 工部局宰牲场 1933老场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