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气禀人性论的开端——董仲舒人性论思想研究
【6h】

气禀人性论的开端——董仲舒人性论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先秦人性论留下的两个问题

1.1“知性”则“知天”的内化路径

1.2以社会现象为立论根据

第二章董仲舒气禀人性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2.1西汉前期的自然科学

2.2西汉前期的天人感应思想

第三章董仲舒气禀人性论的内涵及意义

3.1董仲舒气禀人性论的内涵

3.2气禀作为人性善恶根据的原因

3.3董仲舒气禀人性论的意义

第四章董仲舒气禀人性论的影响

4.1气禀人性论在汉代的继承

4.2三国刘劭以阴阳释人性

4.3唐代韩愈的性三品说

4.4宋代“气质之性”的提出和发展

结语:对气禀人性论的几点认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它不仅关注人性的善恶问题,亦涉及到对人性的来源的追问和探索,在古代,人们一致把人性善恶的形上根据溯诸于天。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人性论的积极成果,并从汉初兴起的自然科学思想(包括宇宙论、阴阳说和中医学)和天人感应思想中吸取“灵感”,提出了探讨人性的新思路。他把阴阳概念引入到人性论思想中,用人所禀受的阴阳二气的性质作为判断人性如何的根据,创立了气禀人性论。他认为天有阴阳二气,阳尊阴卑,人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人就相应的具有贪仁之性:“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董仲舒通过“阴阳”把天与性勾连起来,为天降人性找到了实然的中介;阳尊阴卑体现了天的“仁爱”之性,阴阳又作为天与善的中介为善找到的形上根源。 而在先秦,《性自命出》、孟子和《中庸》也把性之形上根据溯诸于天,把天作为人之德性的来源所在。但三者都采用内心直观的方式体察天命,遵循的是一条尽心、知性进而知天的“由内到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