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循环相关指标在男子赛艇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6h】

微循环相关指标在男子赛艇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训练环境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水平运动员微循环系统功能的差异

3.2 不同水平运动员夏训不同训练阶段的微循环系统的差异

3.3同一水平运动员夏训不同训练阶段的微循环系统差异的比较

3.4 微循环指标与其他机能状态监控指标的关联性

4.讨论

4.1不同水平运动员微循环系统功能的差异

4.2不同水平运动员夏训不同训练阶段微循环系统的差异

4.3同一水平运动员夏训不同训练阶段微循环系统差异的比较

4.4微循环指标与其他机能状态监控指标的关联性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附件

承 诺 书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1)探索不同水平运动员微循环相关指标的差异,评定不同水平运动员微循环相关指标的参考范围。(2)对多次高原训练组和少次高原训练组微循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两者的差异。(3)通过对同一水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中后三阶段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探索高原训练中微循环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赛艇高原训练与监控提供参考。(4)探索运动员个体生理生化指标与微循环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拓展无创性指标在运动员机能状态评定中的应用范畴,弥补有创监控中的不足,提高运动员机能状态评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完善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体系和机能状态评定方法。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
  赛艇运动员组:以上海市男子赛艇队12名重点队员为研究对象,根据经历高原训练的次数和运动水平,分为两组:A组为多次高原训练组,共6名队员,均为健将级运动员;B组为少次高原训练组,共6名队员,均为二级运动员。
  普通人对照组:主要选择与本次运动员年龄相当的普通人13名(男性),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均无专业运动训练史。
  (2)测试指标:
  ①微循环测试指标:加热前后运动员局部肌肉血流灌注量(PU)、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血细胞运动速度(V)等。②生理指标:晨脉、心率等。③生化指标:血常规、血尿素、部分血清酶(CK)、睾酮(T)、皮质醇(C)、T/C、IgG、IgM、IgA、白细胞分类。
  (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和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选用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和Paired-Samples t Test两种方法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性显著,P﹤0.01为差异性极显著。
  研究结果:
  (1)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微循环系统的差异
  上肢肱二头肌加热前PU、加热后PU、加热前后差值这三个指标中B组最高,A组次之,普通人组最低。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后PU、加热前后PU差值,这两个指标呈普通人组、B组、A组依次递减。上肢肱二头肌加热前CMBC、上肢肱二头肌加热后CMBC、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前CMBC,B组高于A组19.7%、10.38%、17.53%,B组高于普通人组164.42%、0.6%、98.42%,上肢肱二头肌加热前后CMBC差值、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后CMBC,A组低于普通人组24.5%、34.92%,B组低于普通人组19.06%、33.45%。上肢肱二头肌加热前V、上肢肱二头肌加热后V、上肢肱二头肌加热前后V差值、下肢肱二头肌加热前V,A组高于B组11.2%、6.7%、2.39%、18%,A组高于普通人组24.48%、29.69%、35.59%、65.42。下肢经皮氧分压,B组高于A组和普通人组2.9%、4.36%。
  (2)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夏训不同训练阶段的微循环系统的差异
  本实验夏训三个阶段中,血流灌注量(PU)、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的上肢和下肢三个指标大体上高原前呈A组高于B组的趋势,高原中和高原后呈B组高于A组的趋势,其中血流灌注量(PU)下肢加热后PU、下肢加热前后PU差值高原前A组高于B组46.52%、51.74%,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的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前CMBC指标在高原后A组显著低于B组32.3%。血细胞运动速度(V)的三个指标大体上高原前呈A组组低于B组的趋势,高原中和高原后呈B组低于A组的趋势,其中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前V高原后A组要显著高于B组28.78%,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前后V差值高原中A组要显著低于B组24.89%。下肢经皮氧分压(tcpO2)在夏训的三个阶段中,A组测量值均低于B组,但B组下降幅度要高于A组。
  (3)同一运动水平运动员夏训不同训练阶段的微循环系统差异的比较
  同一水平运动员夏训三个阶段,B组血流灌注量(PU)三个指标大体上高原后要低于高原前,但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前后差值却显著高于高原前35.54%,而A组血流灌注量(PU)三个指标高原后全部低于高原前,且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后PU和下肢加热前后PU差值两指标要显著低于高原前36.55%、36.37%,B组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三个指标大体上高原后要高于高原前,其中高原后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前后CMBC差值要显著高于高原前51.87%,但A组运动的血细胞浓度(CMBC)三个指标高原后均低于高原前,且下肢股四头肌加热前CMBC高原后要显著低于高原前42.84%,B组血细胞运动速度(V)三个指标高原后大体略低于高原前,而A组血细胞运动速度(V)三个指标高原后与高原前大体相当。A组和B组下肢经皮氧分压(tcpO2)高原后要显著低于高原前6.33%、11.92%。
  (4)微循环指标与其他机能状态监控指标的关联性
  试验表明:微循环指标与其他机能状态监控指标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亚高原训练过程中,微循环相关指标呈“波浪式”变化,随训练负荷的大小而波动,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相对平缓,波动幅度不大,这表明微循环相关指标是能够及时反映训练负荷强度的指标,而心率只有通过长期训练才会发生改变。在亚高原训练过程中,红细胞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且波动较小,血红蛋白基本与高原前相同,波动幅度也较小,铁蛋白呈上升趋势。微循环相关指标与睾酮基本呈反比关系,与皮质醇变化相一致,当微循环指标下降时,睾酮值上升,皮质醇下降。微循环指标升高时,白细胞没有上升趋势,免疫球蛋白呈上升趋势。
  研究结论:
  (1)在平原安静状态下对三组人员的微循环指标测试,其结果显示,微循环状况与训练水平和训练年限相关。
  (2)在亚高原训练过程中,多次高原组微循环指标数值整体低于少次高原组,但多次高原组对高原环境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少次高原组。
  (3)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微循环指标一般在刚进入高原第一周开始下降,到第三周时回升,出现第一个峰值,在第七周时出现最低点,然后开始回升,至下高原后第一周即可到达最高点。下肢经皮氧分压(tcpO2)一般也在进入高原后开始下降,下降至第五周时到达最低点,然后开始回升,进入到平原第三周到达最高点。
  (4)微循环相关指标与其他机能状态监控指标相类似,在进行高原训练时都会出现一些有其自身特点的规律性变化。当运动的血细胞浓度增大时,红细胞数量值就会增大,下肢经皮氧分压的波动曲线和血氧饱和度的一致。血流灌注量随训练年限的延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减慢。在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训练负荷刺激后,对微循环指标进行连续测试,如果变化幅度不大,则表明有过度疲劳。综上表明微循环相关指标可以作为无创监控指标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