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N1+的+N2”结构歧义分析
【6h】

“N1+的+N2”结构歧义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状况

1.2.1 有关歧义的研究综述

1.2.2 “N1+的+N2”结构歧义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1.5 本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6 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 歧义结构“N1+的+N2”中名词的语义特征

2.1 指人名词N1和N2的语义特征

2.1.1 A类:领属兼同位关系中名词的特征

2.1.2 B类:领属兼充当关系中名词的特征

2.2 指人或动物名词N1和指物名词N2的语义特征

2.2.1 C类:领属蒹创作兼相关中名词的特征

2.2.2 D类:接收兼产出中名词的特征

2.2.3 E类:领属兼相关中名词的特征

2.2.4 F类:类领属兼属性中名词的特征

2.2.5 G类:领属兼相关中名词的特征

2.3 处所名词N1和方位或事物名词N2的组合中名词的语义特征

2.3.1 H类:领属兼来源中名词的特征

2.3.2 I类:包含兼排斥中名词的特征

第三章 歧义结构“N1+的+N2”中N1和N2的语义关系

3.1 N1和N2的语义关系

3.2 “N1+的+N2”歧义结构中N1和N2的语义关系类别

3.2.1 N1和N2为人物名词,N1和N2的关系类别

3.2.2 N1(指人或动物)和N2(指物)的语义关系

3.2.3 处所名词N1和方位名词或事物名词N2

第四章 结语

4.1 结论

4.2 待解决的问题和启示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歧义问题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歧义是一种语言形式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但其中不同的意义都是合乎语法和逻辑的。本文主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N1+的+N2”格式歧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探讨现代汉语歧义的产生条件及分化歧义的方法。
   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论文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现状,本文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范围及介绍语料来源。
   第二章主要对“N1+的+N2”结构歧义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语料的收集把能进入该结构后产生歧义的名词进行分类,根据名词的类把它分为三大组,其次再根据名词之间的语义特征及关系再细分,分为九类。最后讨论歧义结构“N1+的+N2”中名词的语义特征。
   第三章讨论歧义结构“N1+的+N2”中N1和N2的语义关系。“N1+的N2”结构中,N1和N2之间存在着多种语义关系,使“N1+的N2”结构产生歧义。语义关系在语义学中是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第四章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归纳出本文产生歧义的条件及消歧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