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念与知识、真理、行为关系研究
【6h】

信念与知识、真理、行为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2 国内外信念研究综述

2.1.国外学者关于信念问题的研究综述

2.2.国内学者关于信念问题的研究综述

3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信念的内涵

1.1 信念的界说

1.2 信念的主体

1.3 信念的类型

1.4 信念的表达方式

1.5 信念与认识、观念的区别

1.5.1 信念与认识的区别

1.5.2 信念与观念的区别

第二章 信念与知识

2.1 知识是普遍性的公共信念

2.2 信念是知识的理性基础

2.3 信念是知识指导实践的中介

第三章 信念与真理

3.1 信念与真理的区别

3.2 真理在信念形成中的作用

第四章 信念与行为

4.1 行为体现信念

4.2 信念指导行为

4.3 信念预测和说明行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信念”是多学科研究的话题,不同的学科对信念的理解不同,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对信念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信念进行概念界定,接着用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真理观和实践观分别分析信念与知识、信念与真理、信念与行为的关系。
   认识主体(人)无疑是信念存在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或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来表达信念。信念既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观念,但与二者又有着区别。信念是认识,是从认识结果这个层次而言的,但认识不全是信念;观念也不同于信念,观念只是信念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不是全部。
   信念是知识的理性基础。命题得到个人的承认就成为主体个人的信念,个人信念得到共同体的承认就成为知识。有了信念,才有追求确定知识的支点,才能够让知识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信念作桥梁和中介,认识活动将没法进行和完成。
   同样,信念在正确的认识--真理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认识的主体方面来说,信念的形成是重要的环节,真理就是通过信念--被主体采纳为真实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解释、评价、结论或者预测--来实现的。尽管信念有真有假,但就认识主体来说都是真的,对其真理性确信不疑的。没有确信为真的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没有真理的形成和发展。
   信念是否具有真理性关系重大,关系着我们能否找到世界为什么如此的根源,关系着能否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关系着我们能否做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有效的行为。信念作为行为指导原则表现在从事先设计到事后评价的行为全过程。通过他人的行为可以反推他所持有的信念或者用信念说明他的行为,并以对他人信念的认识,预测他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能采取的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