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后场篮板球快攻的转化效果研究
【6h】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后场篮板球快攻的转化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选题依据与意义

2 研究目的和任务

3 文献综述

3.1 关于后场篮板球的相关研究

3.2 关于篮球攻防转化方面的相关研究

3.3 关于篮球进攻能力方面的相关研究

3.4 关于篮球快攻战术概念的相关研究

3.5 关于篮球快攻战术的相关研究

4.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特尔菲法

4.2.3 观察法

4.2.4 数理统计法

4.2.5 逻辑分析法

5.结果与分析

5.1 中国队在各场比赛中后场篮板球与快攻转化的统计分析

5.1.1 中国队在各场比赛中常规统计分析

5.1.2 中国队在各场比赛中形成得分的快攻发动方式统计分析

5.1.3 中国队在各场比赛中后场篮板球发动快攻战术的统计分析

5.2 中国队和比赛对手在各场比赛中后场篮板球与快攻转化的对比分析

5.2.1 中国队和比赛对手在各场比赛中得分与进攻速度的对比分析

5.2.2 中国队和比赛对手在各场比赛中快攻发动与得分情况的对比分析

5.2.3 中国队和比赛对手篮板球抢获与发动快攻次数及转化率的对比分析

5.2.4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在各场比赛中抢获后场篮板球时的对比分析

5.2.5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在各场比赛中篮板球快攻接应阶段的对比分析

5.2.6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在各场比赛中篮板球快攻推进阶段的对比分

5.2.7 中国队与比赛对手在各场比赛中篮板球快攻结束阶段的对比分析

5.3 中国男篮后场篮板球快攻的转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5.3.1 意识方面

5.3.3 技、战术方面

5.3.2 体能方面

5.3.4 其他方面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展开▼

摘要

由于快攻战术的进攻速度越来越快,发动次数越来越多,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它在比赛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篮球运动中最具有杀伤力的进攻战术。发动快攻战术的时机主要有抢得后场篮板球后、抢断球后、掷界外球和跳球时等,由于抢得后场篮板球后发动的快攻次数较多,常在快速反击中利用对手退防不及时而快速得分,在比赛中教练员越来越喜欢利用抢获后场篮板球的快攻来破坏对手的节奏,取得快速得分的效果。 中国男篮走过20多年,人员构成新老交替,技战术风格不断改变,一味追求高大化的男篮失去了原有快而灵的特点,以致现在过度依赖阵地进攻,没有形成独具一格的技战术风格,在比赛中难以打出适合自己节奏而屡屡失败。中国男篮队员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为球队技战术风格转变提供了契机。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针对中国男篮在第30届奥运会比赛中后场篮板球与快攻转换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国队参加的5场比赛进行统计,主要从进攻速度、后场篮板的争抢、发动快攻时的接应、推进、结束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经过与比赛队手在这几个方面的对比得出结论如下: 1、中国队后场篮板球与快攻转化次数较少,由守转攻的速度较慢,快攻得分占总得分比例不高。 2、在后场篮板球快攻发动与接应阶段,中国队抢获后场篮板球队员快速反击意识较差,一传方向和距离不利于反击,机动接应比例较低,向球跑动接应比例较高,接应队员的接应位置以后场接应为主。 3、在后场篮板球快攻推进阶段,中国队的推进路线以边路推进为主,推进方式主要采用运球。推进时间用时较长,推进时的攻防人数以多对少为主。 4、在后场篮板球快攻快攻结束阶段,中国队以远投为主,攻防人数上以少对多为主,中锋队员跟进参与快攻能力不足。

著录项

  • 作者

    李林陶;

  • 作者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

  • 授予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
  • 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斌;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球类运动;
  • 关键词

    奥运会; 中国男篮; 后场篮板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