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
【6h】

两种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有氧耐力及最大摄氧量定义、内涵与训练手段

2.2 运动负荷及其内涵

2.3 国内研究现状

2.4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两种训练模式的负荷、代谢特点分析

4.2 对受试者身高、体重、最大心率等基本情况的分析

4.3 两种有氧耐力训练前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变化的对比分析

4.4 训练前后心率情况的对比分析

4.5 训练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员MET数值变化的对比分析

4.6 训练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员氧脉搏数值变化的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展开▼

摘要

目的:高校足球必将作为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一个平台,如何使其可持续且科学地发展,一定要符合现代足球运动的特征、规律,才能使我国足球事业发展更具力量、更具活力。足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从影响力或是参与程度上看已然发展成世界第一大运动,现代足球的比赛中具有身体对抗愈加激烈,攻守转换更加快速,利用的空间越来越窄小,不同强度运动时间及间歇时间的出现,并且还要在各种的跑动距离上完成各类的足球专项技术动作等特点。其中,各种技术、战术得以充分发挥,有氧工作能力是的基础和根本保证。高校足球运动员由于练习时间及强度与专业运动员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探寻适合高校足球运动员自身特点的训练方法,对有效的提高耐力素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现场测量法、数理统计法从运动人体科学的方向、训练负荷的观点、依据运动训练学原则,分析大学生有氧耐力训练的一般规律,揭示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本质。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校足球队18名男子运动员的训练内容、练习时间、强度、间歇时间、心率、最大摄氧量等指标跟踪收集,比较两种不同间歇耐力训练模式的训练效果,通过训练效果的比对,探讨两种有氧耐力训练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揭示现阶段高校足球运动员队有氧训练负荷安排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将先进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大学生足球训练的特点相结合,提出适合大学生有氧训练负荷安排的合理化建议。
  1、在两种训练模式的对比中,变量间歇有氧耐力训练从训练内容、供能方式、间歇特点、心率控制、学生接受情况及适应现代足球发展特征的情况上看要优于变速重复有氧耐力训练。
  2、在心率变化影响效果的研究中,通过训练实验组的平均心率下降了1.7次/min,对照组下降了1次/min,组间、组内对比均无差异,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受试者已经有了多年的训练经历,心肌功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六周的训练时间相对较短。这两种训练模式对运动员的心率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3、通过有氧耐力训练之后,最大摄氧量均有所提高,但从提高幅度上来讲,除去队员个体差异及测试当天身体状况,实验组的队员最大摄氧量平均提高了0.28(ml/kg-1·min-1),而对照组提高了0.15(ml/kg-1·min-1)。通过比较,变量间歇有氧训练模式和变速重复有氧训练模式对提高队员的最大摄氧量及有氧耐力水平都有积极地影响。
  4、在最大氧脉搏数值对比中,实验组的队员在经过了6周有氧耐力训练后,通过功率自行车得到的最大摄氧量时的氧脉搏提高了1.7 ml/b,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最大氧脉搏平均提高了0.67 ml/b,无显著性差异。这些数据说明变量间歇有氧耐力训练优于变速间歇有氧耐力训练。
  5、在梅脱数值的对比中,在组内对比中实验组与对照组队员在训练前梅脱之间无显著差异,训练后两组队员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及对照组在经过了6周不同的有氧耐力训练后数值有显著性差异。这些数据说明两种不同的有氧耐力训练均可对队员的MET有所提高,但从提高幅度上来看,实验组对于略优于对照组队员。
  结论:
  1、在经过周期的有氧耐力训练,对西安体育学院校足球队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较为深刻,但由于特殊原因,西安体育学院校足球队员的心肺功能与其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但通过6周的有氧训练,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最大摄氧量提高幅度大,这说明变量间歇有氧训练模式比变速重复有氧训练模式对最大摄氧量的训练效果更好。
  2、在进行变量间歇有氧训练时,教练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利于运动员在激烈的身体对抗和复杂的比赛环境中稳定技术动作。通过对运动员心率的持续刺激,可使运动员抗乳酸能力得到加强,保证机体在较高运动强度的情况中具有连续运动的能力。
  3、测评中最大摄氧量、最大梅脱、氧脉搏的数据变化中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经过6周不同有氧耐力训练后均有所提高,实验组队员的数据明显要优于对照组队员。这些数据说明变量间歇有氧耐力训练优于变速间歇有氧耐力训练。
  4、变量间歇有氧训练模式训练时间短,并且效率高,可以有效的提高西安体育学院校足球队运动员有氧工作的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