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想北平》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确定
【6h】

《想北平》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确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1章 《想北平》文本分析的研究综述

1.1 关于《想北平》情感主旨的理解

1.1.1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1.1.2 比较阅读中得到的情感

1.1.3 作者阅历分析出的情感

1.2 关于《想北平》艺术特色的发现

1.2.1 “我的北平”写作视角

1.2.2 平民化的京味语言

1.2.3 抒情方式的争论

第2章 语文教材对《想北平》教学价值设定

2.1 教材中《想北平》的教材删改和注解问题

2.1.1 各教材中《想北平》的删改问题

2.1.2 各教材中《想北平》的注解问题

2.2 《想北平》在五套教材中的编撰情况分析

2.2.1 沪教版聚焦于《想北平》的散文体裁

2.2.2 苏教版聚焦于《想北平》的乡土情结

2.2.3 北京版会通了文言、白话散文

2.2.4 选修教材侧重于《想北平》情感的解读

2.3 《想北平》在五套教材中的教学价值比较与分析

第3章 对《想北平》教学设计的思考

3.1 关于《想北平》几种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

3.2 《想北平》的教学策略举隅及思考

3.2.1 以阅读课形式的《想北平》教学的几种课例

3.2.2 以作文课形式的《想北平》教学的几种教学课例

3.3 对《想北平》各类教学设计的反思

3.3.1 “知识学习”与“情感体验”无法整合

3.3.2 同一个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标准不统一

第4章 《想北平》的教学建议

4.1 《想北平》教学内容的概览

4.2 《想北平》核心教学价值的确定

4.3 《想北平》教学策略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展开▼

摘要

老舍的《想北平》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文章结构、语言特色、情感表现等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从语言学角度看,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会一辈子影响他的表达,所以每一位作家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老舍也不例外。《想北平》展现着老舍与故乡北平的关系和感情,因而是一篇可以串起老舍诸多作品的散文作品。深入且正确地解读《想北平》,体悟老舍先生的文气,是对学生课内学习老舍的小说、话剧等作品以及课外阅读老舍其他文学作品的铺垫。因而,《想北平》到底该教什么,用什么方法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本文以沪教版、苏教版、北京版、人教版、粤教版五套高中语文教材和20个《想北平》的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想北平》的文学解读和相关研究,对《想北平》的教学价值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关于《想北平》的文学解读的综述,从情感主旨和艺术表现力两个方面梳理1982年至今的关于《想北平》的文学解读和相关研究。第二章通过对三套必修教材和两套选修教材的删改和注解、单元的编制、课后的练习等研究和比较,归纳出《想北平》所在单元不同版本的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教学定位。第三章通过对教学实录及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反思的研究,发掘一线教师在《想北平》教学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及一线教师在《想北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归纳出适合高中教学的《想北平》的教学内容。根据前三章的研究分析,剖析出《想北平》背后老舍先生的文气,把平民化的京味语言特点确定为核心教学价值。同时,我们给出“比较”的阅读教学策略和“观察和描写”的写作教学策略,以期对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起到借鉴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