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文化想象:阿瑟·杨笔下的大革命前的法国
【6h】

跨文化想象:阿瑟·杨笔下的大革命前的法国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1787-1789年的法国之旅的背景

一、充满不倦热忱的农学家

二、在路上:杨的农业考察之旅

三、杨的法国之旅和游记

第二章 阿瑟·杨笔下的法国农业图景

一、法国的农业地理环境

二、法国农业现状细描

三、法国农业低产的原因分析

四、小结

第三章 阿瑟·杨笔下的法国城市景象

一、《法国游记》中对沿途风景的跨文化叙述

二、《法国游记》对城市建设的文化思索

第四章 阿瑟·杨笔下的法国人

一、沉默寡言,拥有“好脾气”

二、无知的法国人

三、法国人公共意识的缺失

四、实用思维的缺失

第五章 《法国游记》中的“法国形象”的多面特质及成因

一、 旅途中的观察视角

二、 旅行目的

三、旅行时间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阿瑟·杨是18世纪至19世纪初著名的英国农学家和旅行家,他主要通过实地农业考察来践行自己的农业观点,他曾游历英国各部、爱尔兰、威尔士和法国等地,留下了著名的农业笔记,这就为后世研究法国农业和当时社会状况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当然,他最为著名的著述当属《1787-1789年的法国游记》,本文试图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缕析他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所见所闻。
  本文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导论的部分阐述了该研究的选题依据、国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等。正文部分力求从跨文化的角度呈现阿瑟·杨——一个英国人眼中的法国图景,并通过对这些图景的解读,来洞悉当时英法两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正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分析阿瑟·杨的法国旅行和《法国游记》撰写的背景。主要分析杨的个人著述经历、旅行经历和“大陆游学”等等方面对杨的法国之行以及《法国游记》的影响。第二章描绘了《法国游记》所勾画的农业图景,并对其进行了跨文化解读。法国农业是杨这次法国旅行的出发点,因而也是文章的重点,他花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法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法国低产的农业现状,并对法国农业低产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他对法国农业的评判始终是以英国农业为比较基准的,这为读者呈现了两种巨大反差的农业模式。最后他得出结论,法国农业的提升必须依赖于政治体制的改革。第三章阐述《法国游记》对法国城市的跨文化书写。从法国自然沿途城市风景和城市基础建设(包括法国剧院、交通驿站、基础公共建设等)两方面进行描述,并以英国城市建设为基准进行比较,以反衬法国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第四章,在对游记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从杨观察的一些细节入手,对大革命前法国人的民族特质进行了跨文化解读——沉默、无知、实用思维和公共意识的缺乏,在杨看来,正是这些根本性的民族特质导致了法国的落后以及大革命的爆发;第五章,分别从旅行因素—旅行时间、旅行视角和旅行目的等多方面来剖析《法国游记》所呈现的法国形象进行文化解读。
  《法国游记》所呈现的法国图景,不仅是法国革命剧变前夕重要的“实录式”材料,更是阿瑟·杨以本土英国文化认知为基准对法国所进行的文化想象。以此为契机,可以对英法两个民族的文化特质进行深度剖析,进而为民族的文化反思打下基础。一个民族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化碰撞、融合和反思,才能为民族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