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6h】

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

2.2 相关理论

第3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3.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3.2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第4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精算研究

4.1 模型方法

4.2 前提假设

4.3 测算模型

4.4 模型应用

第5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5.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影响因素

5.2 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5.3 敏感性分析结果

第6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机制研究

6.1个人账户的缴费调整研究

6.2 中央及地方财政筹资能力研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的养老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保障广大居民老年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文件,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并增设了1500元、2000元的缴费档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缴费及政府补贴。本文运用社会保险统计与精算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精算模型。通过模型测算当前缴费水平下的养老金替代率,测算结果表明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之后增设的1500元、2000元缴费档次在2013年的平均收入背景下,替代率水平仍然偏低,最高缴费档次2000元的替代率甚至不到50%。对建立的待遇水平精算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各影响因素中缴费档次的敏感性系数最高,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和缴费年数次之,根据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想要提高参保居民的待遇水平,政府应当重点从提高缴费档次入手。
  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2013年的最低工资、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分析参保居民的缴费水平,研究发现,参保居民的个人缴费能力不足,居民的大量资金依然存放于银行。通过对2013年全国各省市人口、财政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和估算,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补贴问题,发现政府对制度的补贴只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2.39%和地方财政支出的0.57%,这一比例明显偏低。远远无法满足城乡居民老年生活的基本需要。
  政策的后续调整应首先着力于提高缴费档次;其次应当加大两级财政对制度的补贴力度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建立缴费和补贴调整机制;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